天安字典

《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时间: 2025-07-28 11:18:48

诗句

梁州一曲当时事,记得曾拈玉笛吹。

端正楼空春昼永,小桃犹学淡燕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18:48

原文展示

梁州一曲当时事,
记得曾拈玉笛吹。
端正楼空春昼永,
小桃犹学淡燕支。

白话文翻译

梁州的乐曲与当时的事态息息相关,我记得曾经拿起玉笛吹奏过。端正的楼阁空空荡荡,春天的白昼显得悠长,小桃花还在模仿那淡雅的燕子飞翔。

注释

字词注释

  1. 梁州:古地名,指的是今四川一带,以音乐和乐器著称。
  2. 一曲:一首乐曲。
  3. 当时事:与当时的事件、情形相联系。
  4. :拿起、捏起。
  5. 玉笛:用玉石制成的笛子,象征高雅的音乐。
  6. 端正:形容楼阁的美观、整齐。
  7. 楼空:楼阁空荡的状态。
  8. 春昼永:春天的白昼很长。
  9. 小桃:小桃花,象征春天和生命。
  10. 淡燕支:燕子轻盈地飞翔,形容优雅的姿态。

典故解析

“梁州一曲”可能与古代乐曲有关,代表着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玉笛”则常常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小桃犹学淡燕支”暗示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模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他在诗歌上继承了李白、杜甫的传统,风格清新,富有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可能受到了当时政治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梁州的一曲乐曲引入,开篇即点明了音乐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表明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往的记忆。诗中通过“记得曾拈玉笛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音符在耳边回响,似乎又让他回到了那个春意盎然的日子。接着“端正楼空春昼永”描绘了一个空旷而宁静的环境,给人以深沉的思考空间,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最后一句“小桃犹学淡燕支”则通过小桃花的优雅舞姿,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美好的期许与对自然的热爱,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又坚定的生命力。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显得和谐,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梁州一曲当时事:通过音乐与历史的联系,暗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
  2. 记得曾拈玉笛吹: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音乐的回忆在心中萦绕。
  3. 端正楼空春昼永:描绘了宁静的环境,暗示孤独与思考。
  4. 小桃犹学淡燕支:以小桃花的姿态映衬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笛”比作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 对仗:如“端正楼空”和“春昼永”,形成视觉与时间的对比。
  • 拟人:小桃犹学,赋予自然以生命和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的回忆与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梁州:代表古代音乐与文化。
  • 玉笛:象征高雅与文人气质。
  • 春昼: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小桃:象征青春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梁州”主要与什么相关?

    • A. 历史事件
    • B. 音乐
    • C. 地理位置
  2. “拈玉笛吹”中的“拈”是什么意思?

    • A. 吹奏
    • B. 拿起
    • C. 观看
  3. 诗中“小桃犹学淡燕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时间的怀念
    •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情。
  • 《夜泊牛斗寺》:李白的作品,表现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黄庭坚的诗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抒发和对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表现出更加豪放的个性与饮酒作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次韵知常德袁尊固监丞送别四诗 题石洞 史宜人挽诗 次韵虞永康庐居生芝 赠相士郭灏 次韵虞退夫除夕七绝句 八月十四日夜约客月下有武 约漕使泛舟东郊坐客十人分韵得江字 和崔侍郎送行诗韵 次壁间韵题怀巡道上三州三氏亭六言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雁断鱼沉 包含狄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倒八字的字 金字旁的字 随遇而安 山岙 大浪淘沙 耕云播雨 过去身 迂怪不经 征辟 荆山 王字旁的字 各不相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