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0: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0:33:51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朝过溪头听水鸣,
似哀如怨百般声。
皈来依旧鸣未了,
知向何人诉不平。
早晨经过溪头,听见水流的声音,
那声音听起来既像悲伤又像怨恨,百般滋味交织其中。
我回到这里,水声依旧没有停止,
不知道它在向谁诉说心中的不满。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历史典故,但通过水声的表现,可以引申出人们在生活中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苦闷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对个人情感的寄托。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倡导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内忧外患使得诗人的心境复杂,诗中透出一种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世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无奈。
杨万里的这首《晚皈再度西桥四首》以溪水的鸣声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以及由此引发的哲思。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朝过溪头听水鸣”引入了清晨的宁静与自然之声,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美。而“似哀如怨百般声”则将这种自然之声与人类的情感相连,水声仿佛在诉说着不可言说的悲怨,令人联想到人生中的种种无奈与苦痛。
“皈来依旧鸣未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持久不变的感慨,水声依然在回响,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感。而最后一句“知向何人诉不平”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水声虽美,却没有倾诉的对象,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不满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似哀如怨”的意思是:
A. 只悲伤
B. 既悲伤又怨恨
C. 轻松愉快
D. 忧伤而无怨
诗人对水声的态度是:
A. 愉悦
B. 无奈
C. 忽视
D. 厌恶
诗中“知向何人诉不平”表达了:
A. 对自然的感慨
B. 对人生的迷茫
C. 对亲人的思念
D. 对社会的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