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9:37
上岸难
文天祥 〔宋代〕
岸行五里入真州,城外荒荒鬼也愁。
忽听路人嗟叹说,昨朝哨马到江头。
走在岸边,五里路就能到达真州,
城外荒凉,连鬼魂都感到愁苦。
忽然听见路人叹息说,
昨晚的侦查马已经到达了江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江头”暗指战事边境,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以忠诚和不屈的精神著称,曾在国家危亡之际,奋起抗敌,最终被元军俘获并殉国。其诗作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悲壮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灭亡的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断。文天祥在这段时间创作了《上岸难》这首诗,以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个人深沉的悲哀。
《上岸难》是文天祥在国家危亡时刻所作,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对国事的关切。开头的“岸行五里入真州”,描绘了行走在荒凉岸边的景象,既是对地理的描绘,也是对心境的写照。诗人行走在荒凉的边境,面对国家的困境,感受到一种无边的孤寂与悲凉。接下来“城外荒荒鬼也愁”一句,将环境的荒凉与人心的愁苦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而“忽听路人嗟叹说,昨朝哨马到江头”则转折出一种紧迫的现实感,路人的叹息传递了前线的消息,揭示了战事的严峻。诗人通过路人的叹息,表达了对战事的无奈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愈加深沉。
整首诗在意象上强调了“岸”、“城外”、“鬼”和“马”的对比,展现了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之间的矛盾。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理想的坚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荒凉的环境与战事的消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家国的忠诚,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岸行五里入真州”中的“岸”指的是:
A. 海岸
B. 河岸
C. 陆地
D. 岸边的城市
“鬼也愁”是指:
A. 死去的人都感到悲伤
B. 鬼魂的存在
C. 环境的荒凉
D. 对未来的担忧
诗中提到的“哨马”是指:
A. 战马
B. 侦查马
C. 商队的马
D. 农用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文天祥的《上岸难》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出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但杜甫更侧重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而文天祥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忠诚与理想的追求,二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