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5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58:04
《高阳台 旅怀》
作者:汪石青
烛影摇红,帘波隔梦,月明遥念伊人。
书报平安,奈他消息沉沉。
霜花满地愁何限,剩虫声伴我长吟。
更难禁,剔瘦银灯,冷瘦秋心。
迢迢良夜轻辜负,恨蓬山咫尺,诳约刘晨。
十二雕阑,枉教凭到宵深。
依然星斗离离处,听千家断杵残砧。
思愔愔,不耐孤眠,不惯孤衾。
烛光摇曳着红色的影子,帘子轻轻波动隔断了梦境,明亮的月光让我遥念心中人。书信虽已报平安,但他那沉沉的消息却难以传来。霜花满地愁苦无边,唯有虫鸣声伴我长吟不绝。更难以忍受的是,瘦弱的银灯下,我的秋心也愈加冷清。
漫漫良夜轻易辜负了,恨那蓬莱山虽近却遥不可及,虚幻的约定如同刘晨的晨曦。十二根雕栏,白白让我在夜深人静时凭栏而立。星斗依然在离离的天空闪烁,听着千家万户的残砧声,心中愈发思绪万千,难以入眠,孤枕难耐。
汪石青,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象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的游历和情感,常常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高阳台 旅怀》创作于旅途中,作者在异乡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反映出旅途的艰辛与心灵的孤寂。
《高阳台 旅怀》是汪石青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思考,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以烛光、帘影、月明等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烛影的描写,传达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帘波轻摇则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隔阂,使人更加感受到思念之苦。
在写到书信时,虽有平安的问候,但对方的消息却沉沉无期,这种无奈与焦虑在诗中反复出现,增强了情感的深度。霜花满地,虫声相伴,诗人将自己的孤独状态具体化,令读者感同身受。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迢迢良夜轻辜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约定的失望。夜深人静时,站在雕栏前,望着星斗闪烁,诗人更是感受到无尽的思念与孤寂,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烛影摇红,帘波隔梦,月明遥念伊人。
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烛光摇曳,帘子轻轻波动,诗人仰望明月,思念心中的那个人。
书报平安,奈他消息沉沉。
收到书信中说一切安好,但对方的消息却迟迟未到,心中感到无奈。
霜花满地愁何限,剩虫声伴我长吟。
大地上霜花满布,愁苦无边,唯有虫鸣声陪伴着自己,增加了孤独感。
更难禁,剔瘦银灯,冷瘦秋心。
形容心情愈发低落,微弱的灯光下,内心的孤寂加深。
迢迢良夜轻辜负,恨蓬山咫尺,诳约刘晨。
漫漫良夜令自己轻易地辜负了时间,心中对那遥不可及的理想与人深感失落。
十二雕阑,枉教凭到宵深。
在雕饰精美的栏杆前,白白等待至夜深,渴望与那人重聚。
依然星斗离离处,听千家断杵残砧。
夜空中星星依然闪烁,听着周围千家万户的锤声,内心愈加思念。
思愔愔,不耐孤眠,不惯孤衾。
思绪万千,无法忍受孤独的睡眠,习惯了温暖的陪伴。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的感慨,深刻反映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诗中“烛影摇红”指的是什么?
A. 烛光的颜色
B. 烛光的摇曳
C. 红色的烛台
答案:B
作者在诗中对“他消息沉沉”感到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B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旅行的乐趣
B.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C. 对大自然的热爱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