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5:3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5:38:49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杨巨源
宠位资寂用,回头怜二疏。
超遥比鹤性,皎洁同僧居。
华组澹无累,单床欢有馀。
题诗天风洒,属思红霞舒。
蔼蔼延阁东,晨光映林初。
炉香深内殿,山色明前除。
对客默焚稿,何人知谏书。
全仁气逾劲,大辨言甚徐。
逸步寄青琐,闲吟亲绮疏。
清辉被鸾渚,瑞蔼含龙渠。
谢监营野墅,陶公爱吾庐。
悠然远者怀,圣代飘长裾。
端弼缉元化,至音生太虚。
一戎殄欃枪,重译充储胥。
借地种寒竹,看云忆春蔬。
灵机栖杳冥,谈笑登轩车。
晚迹识麒麟,秋英见芙蕖。
危言直且庄,旷抱郁以摅。
志业耿冰雪,光容粲璠玙。
时贤俨仙掖,气谢心何如。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理想和隐居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在权位上虽然获得了荣耀,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回过头来更怜惜那些被贬的二位谏官。以鹤的高洁和僧侣的宁静来比拟自己的心境,感到淡泊无累,享受那一方的清静。题诗时,天风轻拂,红霞舒展,意境恬淡。接着描绘了早晨的光辉,映照着林间,炉香袅袅升起,山色明媚。面对客人,默默地焚烧稿纸,谁又能理解这谏书的深意?全仁之气愈加坚定,言辞却显得缓慢而有力。悠闲的步伐寄情于青涩的竹林,闲吟时与绮丽的山水相伴。清辉洒落在鸾鸟栖息的水边,瑞气缭绕于龙渠之上。谢监爱好隐居,陶渊明钟情于自己的小庐,悠然自得。远者怀念的,是那飘逸的圣代长袍。忠诚的辅佐者修补元气,直言的言语让人回味无穷。战场上的枪声消失,重译的典籍充实了储藏。借着土地种植寒竹,遥望云端想起春天的蔬菜。灵魂在幽暗的地方栖息,谈笑间登上轩辕的车子。晚年的迹象识别出麒麟,秋天的英华见于芙蕖。用直言表达庄重的态度,宽阔的胸怀中郁结着情感。志向如同冰雪般清澈,光彩如同璠玙般璀璨,身边的贤人犹如仙人般高洁,心中情感又有何如呢?
杨巨源,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政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杨巨源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流露出淡泊明志的情怀。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政治风云变幻之际,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表达了对士人的忠诚与对朝廷政治的反思,也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杨巨源的《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开头几句便以“宠位资寂用”引入,表明了即使身处高位,内心却难免孤寂的感受。接着通过对比和比喻,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高洁的鹤、宁静的僧居相提并论,显示出内心的淡泊与追求。
诗中描绘了清晨的美景,炉香袅袅、晨光映照,表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这种宁静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在面对权力与责任时,诗人选择了沉默,默默焚烧稿纸,表达了对谏书被忽视的无奈。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个人的志向与历史的变迁结合起来,提及忠诚的辅佐者、战争的结束等,展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最后,诗人以“志业耿冰雪,光容粲璠玙”结束,既是对理想的坚定,也是对内心追求的呼应,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展现了杨巨源作为唐代诗人的深邃与高洁。
全诗以个人的内心独白为主线,表现了对权位的反思、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高洁情怀,展现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抱负。
诗中提到“二疏”是指哪两位谏官?
“超遥比鹤性”中“鹤”象征什么?
诗中“炉香深内殿”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杨巨源的《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