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5:40
杂兴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主人有十客,共食一鼎珍。
一客不得食,覆鼎伤众宾。
虽云九客沮,未足一客嗔。
古有弑君者,羊羹为不均。
莫以天下士,而比首阳人。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主人邀请了十位客人一起共享美食,但其中一位客人却没有分到食物,导致了其他人也受到影响。尽管有九位客人感到沮丧,但这并不足以弥补那位客人的愤怒。诗中还提到古代有杀君之事,与羊羹的分配不均有关,最后告诫人们不要以天下士去比较那些回避现实的人。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鲁山,宋代诗人,主张诗歌应重视情感与现实。其作品多以政治、社会为主题,关心民生,关注士人情怀。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失落之时。诗人以聚会的场景为引,隐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与矛盾,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杂兴》以宴会为背景,通过十位客人共同进餐的场景,反映出人际关系和社会分配的不公。诗中“一客不得食,覆鼎伤众宾”一句,生动地传递了不平等带来的连锁反应,突显出社会中个体命运的相互关联。尽管有九位客人感到沮丧,但那位没有食物的客人则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不满,表现了人性中对公平的渴求。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古有弑君者”,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权力和分配不公的批判,提醒人们不要只看表面的和谐,而应关注底层的不满和愤怒。最后一句“莫以天下士,而比首阳人”,则意味着不应简单地将士人视为高尚,而应注意到他们中也有逃避责任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思考,展现了梅尧臣对现实问题的敏锐观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歌主题集中在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与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呼吁人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
诗中“十客”象征什么?
a) 友谊
b) 众多的社会角色
c) 财富
答案: b) 众多的社会角色
“覆鼎伤众宾”表达了什么?
a) 个人的困境影响到集体
b) 聚会的快乐
c) 食物的美味
答案: a) 个人的困境影响到集体
诗中提到的“首阳人”指的是?
a) 高尚的人
b) 逃避现实的人
c) 忍耐的人
答案: b) 逃避现实的人
梅尧臣的《杂兴》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两者在聚会场景中都表达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但梅尧臣更关注社会不公,李白则更多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