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4:05
天净河汉高,夜闲砧杵发。
清秋忽如此,离恨应难歇。
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
与君共游处,勿作他乡别。
天色晴净,银河高悬,夜晚静谧,橹声轻响。
忽然感受到这样的清秋,离愁别恨应该难以消减。
风吹动池塘上的浮萍,露光照耀竹间的明月。
希望与你共游的地方,不要成为他乡的分别。
此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河汉”一词在古代诗文中常用于描绘星空和银河,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诗中涉及的“离恨”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离别情感的普遍关注。
作者介绍:李嶷,唐代诗人,字子青,号尚书。生于盛唐时期,曾任官职,擅长诗文,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共游的渴望,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友谊及对自然美的感受。
李嶷的《淮南秋夜呈周侃》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象的抒情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邃的夜空与清冷的秋意,传达出浓厚的离愁别绪。首联“天净河汉高”以清澈的天空和高悬的银河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广阔的空间感,表明这是一个适合思考和怀念的夜晚。接下来的“夜闲砧杵发”则通过农村夜晚的声音,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中间两联“清秋忽如此,离恨应难歇”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清秋的美景也无法掩盖心中的离愁,情感愈加浓烈。而“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夜的自然景象,风吹动浮萍,露水映照竹间明月,形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既有自然之美,也有个人情感的流露。
最后两句“与君共游处,勿作他乡别”则是对友人的期盼,表达了希望与朋友在此美好时光共度的愿景,渴望摒弃离别之苦,分享秋夜的宁静与美好,意蕴深厚,情感真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以秋夜为背景,围绕友情与离别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向往,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淮南秋夜呈周侃》的作者是?
A. 王维
B. 李白
C. 李嶷
D. 杜甫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春天的花朵
B. 夏天的雷雨
C. 秋天的明月与浮萍
D. 冬天的雪景
“离恨应难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厌烦
C. 思念与忧愁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