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谨和谏议罢郡叙怀六韵》

时间: 2025-04-25 00:43:10

诗句

已报东吴政,初捐左契归。

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

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

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

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

待升熔造日,江海问渔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43:10

原文展示

已报东吴政,初捐左契归。
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
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
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
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
待升熔造日,江海问渔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关注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提到已向东吴报告政事,初步放弃了官职归去。天公似乎在酬报自己的艰辛,民众不再遭受严寒的威胁。在江边,希望能够借助他人的力量,早晨时分又渴望能得到温饱。接着提及紫泥封印的夜间诏书,金殿中赐予的春衣,显示出权力与荣耀的象征。对酒而歌,情感却显得有些遥远,所写的诗词则显得微不足道。最后,期待升起的熔炉之日,向江海询问渔人之事。

注释

  • 东吴:指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
  • 左契:指官职或文书,放弃左契即辞去官职。
  • 寒威:指寒冷的天气带来的威胁。
  • 紫泥:古代用于封诏书的紫色泥巴,象征着官方的权威。
  • 金殿:指皇宫。
  • 裁诗:指吟咏诗歌。
  • 熔造日:指重要的日子,可能指诗人希望能有所作为的时刻。
  • 渔扉:指渔船的门,象征与自然的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字子明,号澄怀,生于盛唐时期,生活在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政治议论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龟蒙辞官后,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时值唐朝中期,政治腐败与动荡不安的局面使得许多知识分子感到失望,陆龟蒙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立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与社会现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向东吴报告政事,显示了诗人对政务的关心和责任感,接着辞官归隐,表达了对官场的无奈与厌倦。诗人用“天应酬苦节”来形容天命对自己艰辛付出的认可,带有一种宿命的感慨。接下来的“江上思重借”则体现了诗人对生计的忧虑,表明在困境中仍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

紫泥和金殿的描写,突显了权力与荣耀的短暂,暗示诗人对权力的冷漠。最后几句中,诗人对酒的情感和对诗的思索,体现了一种超脱与孤独,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报东吴政:已向东吴政权报告政事,显示出对政治的参与。
  2. 初捐左契归:初步放弃官职,返回隐居生活,表达出辞官的决心。
  3. 天应酬苦节:天公似乎在报答自己艰苦的付出,有一种宿命的感受。
  4. 人不犯寒威:民众不再受到寒冷的威胁,暗含对民生的关怀。
  5. 江上思重借:在江边希望能借助他人的力量,显示出生活的窘迫。
  6. 朝端望载饥:朝晨盼望能得到温饱,表现出对生活的渴求。
  7. 紫泥封夜诏:紫泥封印的诏书,象征着官场的权威。
  8. 金殿赐春衣:从皇宫得到春衣的赐予,暗示权力的短暂。
  9. 对酒情何远:对酒而歌,情感却显得遥远。
  10. 裁诗思极微:写下的诗词似乎微不足道,表达出对创作的自省。
  11. 待升熔造日:期待升起的熔炉之日,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12. 江海问渔扉:向江海询问渔人,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紫泥封夜诏”来比喻权力的象征,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诗中通过“江海”和“渔扉”构建出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政治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既有对社会时局的关注,也有对自身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当时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吴:象征着政治的无奈与责任。
  • 紫泥:象征权力与地位。
  • 金殿:象征皇权与荣耀。
  • 江海:象征自然的广阔与人世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陆龟蒙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已报东吴政”中的“政”指什么?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3. “紫泥封夜诏”中的“紫泥”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自然

答案:

  1. b) 唐代
  2. b) 政治
  3. b) 权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谨和谏议罢郡叙怀六韵》:两者均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但《登高》更为沉重,强调了国破家亡的悲痛,而《谨和谏议罢郡叙怀六韵》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政治的纠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陆龟蒙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南雄试院晚桂深冬始花 清平乐 由平原过东方曼倩故里 清平乐 凉夜,和韵 清平乐 其一 清平乐 清平乐 其四 清平乐 其二 茧虎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车字旁的字 显阳 包含吆的词语有哪些 争长相雄 品裁 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斩新 飞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泪结尾的成语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合 器小易盈 风门水口 物语 三兽渡河 厄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