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6:07
台城路·青龙潭
作者: 陈家庆 〔清代〕
阑干表立苍龙背,未负沧溟烟雨。
呼我盟鸥,与君游戏,湖山尽入樽俎。
玲珑深处。似湘皋闻瑟,佩环无数。
惊起鱼龙,化作西山云一缕。
彩霞飞过何许。天外玉笙杳,数峰清苦。
虚阁笼寒,檐牙飞翠,不受人间袢暑。
新诗漫与。仗酒祓清愁,林下真趣。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这首诗描绘了青龙潭的美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在苍龙背上立着栏杆,似乎没有辜负那沧海与烟雨的迷蒙。诗人呼唤盟鸥,与友人一同嬉戏,湖山的美景尽在酒樽之中。在那玲珑深处,仿佛听到湘江岸边的琴瑟声,佩戴的环饰数不胜数。惊起的鱼龙化作西山的一缕云烟。彩霞飞过,去向何方?天外的玉笙声远不可闻,几座山峰显得清冷而苦涩。虚阁中笼罩着寒气,屋檐飞扬的翠色不受世俗的炎热干扰。新诗漫天而来,借酒驱散心中的忧愁,林下的真实乐趣。打算在第四桥边,与天一起随意停留。
陈家庆,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词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常用典故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台城路·青龙潭》是在诗人游历青龙潭时的即兴之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与友人共游时的愉悦心情。该诗创作于清代,一个文化繁盛的时代,诗人常常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寻找灵感。
《台城路·青龙潭》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诗句,展现了青龙潭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如“阑干表立苍龙背”,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的高地和周围的景色。诗人从水面上起舞的鱼龙,到化作西山云一缕,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交融。整首诗透出一种洒脱的情怀,诗人在酒樽与山水之间游走,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忧愁的释怀。
诗中的音乐意象,如“湘皋闻瑟”,以及“天外玉笙杳”,不仅增添了诗的韵律感,也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拟共天随住”,表现了诗人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阑干表立苍龙背:描述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青龙潭的壮丽景色。
未负沧溟烟雨:表达诗人没有辜负这片神秘的水域与天气的变化。
呼我盟鸥,与君游戏:诗人与友人互相呼唤,享受游戏的乐趣。
湖山尽入樽俎:把湖山的美景尽收酒樽之中,展现饮酒作乐的情景。
玲珑深处:指潭水的深邃清澈。
似湘皋闻瑟,佩环无数:描绘潭边的音乐与装饰,增强诗的艺术氛围。
惊起鱼龙,化作西山云一缕:描绘水中生物的生动形态,象征自然的变化。
彩霞飞过何许:对美好景象的追问,表现诗人的遐想。
天外玉笙杳,数峰清苦:描绘遥远的音乐声与高山的清冷。
虚阁笼寒,檐牙飞翠:表现高阁的冷清与屋檐的美丽。
不受人间袢暑:表达超脱于世俗烦恼的情怀。
新诗漫与:暗示诗歌的创作与灵感之流动。
仗酒祓清愁:借酒来消解心中的忧愁。
林下真趣:在林中寻找真实的乐趣。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表达与自然共存的愿望。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诗人在游览青龙潭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新情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盟鸥”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悲伤
C. 自由
答案: A
填空题:诗人的心情通过借酒来_____。
答案: 祓清愁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对人世间烦恼的深刻描绘。
答案: 错
对比《台城路·青龙潭》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后者则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与时代背景。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台城路·青龙潭》的诗意与背景,提供全面的欣赏角度和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