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2:40
临江仙·题葛毓珊部郎遗像
作者:况周颐
家世列仙官列宿,
才名小集丹阳。
当湖雅故在青箱。
太冲原卓荦,
叔度自汪洋。
三十六年回首忆,
共攀蟾窟天香,
几人寥廓遂翱翔。
沧州余病骨,
辛苦看红桑。
这首诗回忆了葛毓珊的显赫家世和才华。诗人提及家族的辉煌,才智过人,曾经在当湖一带颇有声望。太冲和叔度是两位杰出的人物,分别代表着卓越与广阔。三十六年过去,诗人回想往事,感慨与友人共同攀登那遥远的理想之地,然而在这辽阔的天地间,能够实现理想的人又有多少呢?如今身处沧州,身体羸弱,依然辛苦地守望着那片桑田。
况周颐(1849-1922),字仲明,号冷云,晚号孤云。清末民初著名诗人、书法家和学者,擅长诗词,尤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常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的观察。
此诗创作于1915年,正值中国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对葛毓珊的缅怀,反映出对过去盛世的追忆与对理想的渴望。诗中提到的“蟾窟天香”,暗示着对理想境地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这首《临江仙·题葛毓珊部郎遗像》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诗的开头通过家世的描绘,展现了葛毓珊的显赫背景,显示出他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回首往昔,三十六年的时光仿佛瞬息而逝,留下的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绘的“蟾窟天香”不仅是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也是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失落。这里的意象交织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辛苦看红桑”则以简单的日常生活描绘出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生存的态度,传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以清新雅致的语言构建了丰富的意象,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自我理想的深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和对理想状态的渴望。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蟾窟”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人对葛毓珊的怀念表现在对其____的描绘中。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沧州余病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辛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