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3:0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05:54
飞花如趁燕子。直度帘栊里。帐掩香云暖,金笼鹦鹉惊起。凝恨慵梳洗。妆台畔,蘸粉纤纤指。宝钗坠。才醒又困,厌厌中酒滋味。墙头柳暗,过尽一年春事。罨画高楼怕独倚。千里。孤舟何处烟水。
飞舞的花瓣如同燕子一样轻盈,穿过帘子直入室内。帐子遮掩着温暖的香气,金笼里的鹦鹉被惊动了。心中满是怨恨,懒得梳洗。妆台旁,纤纤素指沾着粉色。耳环坠落,刚刚醒来又感到困倦,厌倦了酒的滋味。墙头的柳树在阴暗处,转眼一年春光已逝。高楼画廊,独自倚靠让人感到害怕。千里之外,孤舟漂浮在烟水之间,去往何处?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陆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深沉、忧国忧民为特点,尤其擅长写诗。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兴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隔浦莲近拍》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侵扰和内忧外患,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飞花如趁燕子”引人入胜,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但紧接着却是“帐掩香云暖”,一层温暖的遮掩下,隐藏的是心中无法言说的怨恨。诗人通过“凝恨慵梳洗”表现出一种懒散的心态,似乎对生活的琐事失去了兴趣。
中间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妆容的细致,然而在“才醒又困”的短暂宁静中,再次流露出诗人的无奈。此时,墙头的柳树已显得阴暗,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匆匆而过。
结尾的“千里孤舟何处烟水”则将诗歌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也突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浓厚的情感,既有对美的眷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陆游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在国家动荡、个人孤独中的无奈与感慨。
诗中“飞花如趁燕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墙头柳暗”暗示了什么?
诗人对于酒的态度是怎样的?
陆游的《隔浦莲近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然而陆游更多地融入了历史背景与忧国情怀,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