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4:0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06:03
望海潮 远浦归帆
作者: 周贻繁 〔清代〕
清流平远,行旌隐约,楼头望眼应真。
湖海壮游,琴书雅兴。当年一舸轻分。
羁思感鲈莼。正荻花卷雪,鸥鹭惊群。
桂楫兰桡,一帆风色趁归云。
飘飘片影轻翻。带重湖雨色,湘浦波痕。
心旆共悬,愁思并系,曾消几度朝昏。
兰泽有芳荪。算扣舷咏啸,谁吊忠魂。
忽忽斜阳,半钩新月映衡门。
清澈的水流延绵远去,船帆在远方隐约可见,楼头远望,眼前的景象似乎是真实的。
在湖海上游览,琴声与书香相伴,那年我轻舟划过水面。
思乡之情如鲈鱼和莼菜般滋生。正逢荻花随风舞动,惊起水中的鸥鹭成群。
桂花船桨轻轻划动,一帆风顺追逐着归去的云彩。
轻轻的船影在波上翻动,湖面的雨色沉重,湘浦的波痕依稀可见。
心中的帆儿高悬,忧愁的思绪缠绕,曾几度在朝夕之间消逝。
兰泽间有芳香的荪草,轻扣船舷吟唱,谁来吊唁那些忠贞的灵魂?
忽然,斜阳西下,新月半钩映照着衡门。
作者介绍: 周贻繁,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与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典雅,常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游历交织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望海潮 远浦归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水乡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惆怅。开篇以“清流平远”给人以宽广的视野,似乎将读者引入一幅宁静的湖海画卷。随着“行旌隐约”的描写,诗人用“隐约”一词传达了对远方归帆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诗中“羁思感鲈莼”一句,深刻表达了远离故土的孤独感,鲈鱼和莼菜是吴地特产,诗人借此唤起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的描写中,荻花舞动、鸥鹭惊群,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泼,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桂楫兰桡”描绘了诗人乘船归途的一帆风顺,正如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然而,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内心的忧愁逐渐显露,“心旆共悬,愁思并系”,他在自然美景中仍然难以摆脱内心的惆怅。
最后,诗人以“忽忽斜阳,半钩新月”结束,画面逐渐模糊,仿佛一切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消逝,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感慨。整首诗在清丽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之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展现出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在辽阔的水域中,诗人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与思索。
诗中提到的“羁思感鲈莼”是指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A
“桂楫兰桡”中“桂楫”指的是什么?
A. 船桨
B. 船名
C. 船的装饰
答案: A
诗的最后一句“忽忽斜阳,半钩新月映衡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惆怅
C. 期待与希望
答案: B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望海潮 远浦归帆》的诗意、背景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