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1:1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1:17:33
奉和袭美寄滑州李副使员外
陆龟蒙 〔唐代〕
洛生闲咏正抽毫,
忽傍旌旗著战袍。
檄下连营皆破胆,
剑离孤匣欲吹毛。
清秋月色临军垒,
半夜淮声入贼壕。
除却征南为上将,
平徐功业更谁高。
洛生在闲暇中吟咏,恰好看到旌旗旁边穿上战袍。
檄文发布下,连串营地的人都已心胆俱裂,
剑从孤匣中取出,想要吹拂战毛。
清秋的月光照临军营,半夜的淮河水声传入敌人的壕沟。
除去征南的上将,平定徐州的功业又有谁能比得上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龟蒙(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的战争背景下,可能是为了回应当时的军事活动,展现对战事的关注和对将领功绩的赞赏。通过与李副使的互动,表达对战斗的思考与情感。
陆龟蒙的《奉和袭美寄滑州李副使员外》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将领功绩的赞美。诗的开头“洛生闲咏正抽毫”,显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气氛,然而随着“忽傍旌旗著战袍”的转折,气氛瞬间变得紧张,战斗的临近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接下来的“檄下连营皆破胆”与“剑离孤匣欲吹毛”更是将战斗的残酷与士兵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清秋月色临军垒”和“半夜淮声入贼壕”的描写,诗人用柔和的自然景象与紧张的军事气氛形成对比,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与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除却征南为上将,平徐功业更谁高”不仅强调了将领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更表现出一种对英雄的崇敬与对功业的追求。整首诗在描绘战争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体在历史长河中位置的探讨,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对将领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洛生”指的是谁?
A) 战士
B) 诗人自己
C) 将领
D) 对手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士兵的恐惧?
A) 清秋月色临军垒
B) 除却征南为上将
C) 檄下连营皆破胆
D) 半夜淮声入贼壕
诗中提到的“淮声”是指什么?
A) 军号
B) 河流的水声
C) 号角声
D) 战斗的嘶喊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龟蒙的《奉和袭美寄滑州李副使员外》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涉及到战争与英雄,但陆龟蒙更注重对将领的赞美和战斗的描绘,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怀古与个人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