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23:5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23:56:44
滞调闲官称墨狂,衰年一命走循墙。
忽增逐臭喧濒海,何待焚香诉上苍。
疑狱廉囚凭急救,免官徒跣得徐商。
曾无戕贼为仁义,竟尔屠身厌不祥。
闲散的官员被称作墨狂,到了衰老的年纪,命运像是在墙边徘徊。
突然间,世俗的喧嚣在海边响起,何必焚香向上天诉说?
在疑狱中,廉洁的囚犯凭借急救而获救,免官的徒弟赤脚而得徐商。
曾经没有戕贼之事作为仁义的标杆,最后竟然屠戮自己厌恶的不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焚香诉上苍”反映了古代人对神明的敬仰与祈求,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与无奈。
作者介绍: 高心夔,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遭遇和对社会的不满,风格多样,常以深情和悲怆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高心夔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刘泖生的追悼之情。刘泖生可能是高心夔的友人或同道,诗中表达了对其逝去的惋惜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哭刘泖生 其一》这首诗通过对刘泖生生前经历的回顾与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即用“滞调闲官称墨狂”点明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自嘲与对世俗的无奈,表现出一种颓废的气息。接着,诗人将个人命运与社会的变迁相结合,提到“忽增逐臭喧濒海”,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令人心生厌倦。
诗中通过“何待焚香诉上苍”表达了对命运无力感的强烈反抗,似乎在呼喊,祈求上天的保佑并不能改变现实的无奈。后半部分提到“疑狱廉囚凭急救”,展现了清白之人如何在黑暗中寻求生存的希望,但现实却是“竟尔屠身厌不祥”,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绝境。这种对比更凸显了人性与社会的矛盾。
整首诗情感深邃,语言凝练,揭示了清代社会的种种不公与人们内心的挣扎,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悼,以及对人性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滞调闲官”指的是怎样的身份?
诗人用“逐臭”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焚香”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高心夔的《哭刘泖生 其一》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批判,但李白更多的是在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惆怅,而高心夔则是在批判社会的不公与对友人的哀悼,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