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35
哭刘泖生 其二
江淮转疾名奇虐,
厄我良朋涕泗淫。
齿剑不回司马节,
靡笄虽烈女郎心。
之推抱树疑谁怼,
正则怀沙遽自沈。
欲起冤魂从辨难,
那堪啼血属鹃音。
这首诗表达了对刘泖生的深切哀悼。江淮一带风雨交加,仿佛在为这位名人哀悼,令我这位好友悲泪纵横。即使身为司马的剑,也无法回转,那是可悲的。哪怕是烈女,也难以承受内心的痛苦。之推抱树,疑心是谁在怨怼他?正义的怀沙,反而使他匆匆沉沦。想要为冤魂辩护,然而那啼血的声音只能寄托于杜鹃的啼鸣。
高心夔,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人情世态。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之际,诗人以悲痛的情感表达对朋友刘泖生的怀念与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正义与悲剧命运的思考。
《哭刘泖生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悼亡诗。诗中通过对江淮地区风雨的描写,引出对刘泖生的怀念。开篇以“江淮转疾名奇虐”点明了自然环境与人情的共鸣,诗人以此为背景,展现了自己对好友的沉痛哀悼。接着,诗人用“齿剑不回司马节”表达了对权力和正义的无奈感,进一步加深了对刘泖生命运的思索。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古代烈女的描绘,传达了即使是坚强的女性也难以承受失去挚友的痛苦。末尾的“啼血属鹃音”,更是将痛苦的情感升华到一种悲壮的境界,令人感到心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刘泖生的深切哀悼,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感与对正义的追求。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对不公命运的感慨,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坚定。
诗中提到的“江淮”指的是哪个地区?
“啼血属鹃音”中的“鹃”指的是哪个意象?
“之推抱树”中的“之推”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