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子规》

时间: 2025-07-27 09:12:29

诗句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9:12:29

原文展示: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白话文翻译:

杜鹃鸟的冤屈积压在心中已经有很长时间,每年都在啼叫中流下悲伤的泪血。如果能够让满腔的仇恨都能转化,那么不知在何处的树木和山峦上会留下杜鹃的踪迹呢?

注释:

  • 杜宇:即杜鹃,古人常以其啼声悲伤,象征离别与哀愁。
  • 冤亡:冤屈、冤屈的死去。
  • 啼血:形容啼叫声悲切,流泪如血,表达深重的悲哀。
  • 恨魄:指仇恨的灵魂。
  • :转化、改变。
  • 子规:指杜鹃,古时称为子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号“白云山人”。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精炼的文笔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离别之苦的时期,诗人常以杜鹃的啼鸣表达内心的伤感,寄托对人生苦短与离别之痛的思考。

诗歌鉴赏:

《子规》通过对杜鹃啼鸣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愤和愁苦。诗中的杜鹃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种鸟类,更是悲伤、怨恨和离别的象征。诗人在开篇提到杜鹃的冤屈,表明这种悲鸣不是偶然,而是长久积压的情感。接着,他用“年年啼血”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悲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最后,诗人以“何树何山”结束,意在表达无论何处,杜鹃的悲鸣都在回荡,仿佛在问:如果痛苦与仇恨能够化解,那么这些悲鸣将何处安放?整首诗在节奏上紧凑,情感上深邃,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人生苦痛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杜宇冤亡积有时:杜鹃的冤屈在心中积压已久,暗示了一种延续的痛苦。
  2. 年年啼血动人悲:每年都在啼叫,声音凄惨,仿佛流下了血泪,传达了深重的悲伤。
  3. 若教恨魄皆能化:如果能够使满腔仇恨都能转化、消解。
  4. 何树何山著子规:那么不知在何处的树木与山峦上会留下杜鹃的踪迹,表明这种悲鸣是无处不在的。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杜鹃的啼鸣赋予了人类的情感,使其成为悲伤的象征。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杜鹃的哀鸣比作血泪,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深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痛苦与离别的深刻感受,体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分析:

  • 杜鹃:象征离别、哀伤。
  • :象征深切的情感和痛苦。
  • 山与树:自然的象征,代表着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宇”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麻雀
  2. 诗中“啼血”的意思是:

    • A. 吃血
    • B. 哭得很伤心
    • C. 伤口流血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喜悦
    • B. 悲伤与离别
    • C. 友情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顾况的《子规》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与深沉。李白的诗中充满了豪情与洒脱,而顾况则以悲伤的情绪贯穿全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送魏君俞知宿迁 读方言 放言十首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效王仲至少监咏姚花用其韵四首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催公静碾茶 故僰道廖君画像赞 寄杜家父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皇灵 示字旁的字 夸父追日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墙风壁耳 冥谶 瀤泽 单人旁的字 君结尾的成语 包含亶的词语有哪些 反正拨乱 贝字旁的字 臭不可闻 矛字旁的字 卷开头的成语 卤字旁的字 停节 新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