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5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57:53
茫茫云水,濛濛烟雨,寂寞空山翠里。
哀蛩满壁吊黄昏,正宋玉销魂时候。
苍葭梦杳,铜壶漏永,一夜霜花寒透。
愁颜莫向镜中看,多应是西风吹瘦。
在这茫茫的云水之间,细细的烟雨飘洒,空山中显得格外寂寞。哀怨的蝉声在墙壁上回荡,正是宋玉那令人销魂的时刻。苍茫的芦苇梦境飘渺,铜壶滴漏的声音悠长,一夜之间霜花透寒。愁苦的面容不应在镜中瞧望,想必都是西风吹得我消瘦。
熊琏,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风格多以抒情见长,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常融合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鹊桥仙 早秋》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愁苦,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鹊桥仙 早秋》是一首充满忧伤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早秋时节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愁苦的深刻体悟。整首词以“云水”、“烟雨”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孤寂的世界。诗中提到的“哀蛩”和“宋玉”,不仅是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也引发了对历史典故的联想,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厚度。
“苍葭梦杳,铜壶漏永”两句,既有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叹,又通过“霜花寒透”渲染出季节的寒意,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愁颜莫向镜中看,多应是西风吹瘦”中达到高潮,诗人提醒自己不必在镜子中瞧见愁苦的面容,仿佛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词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让人感受到一种秋天的清冷和内心的无奈,正是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渗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孤独的深刻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画家
C. 一位历史人物
D. 一位音乐家
诗中“愁颜莫向镜中看”意在表达什么?
A. 不要自恋
B. 不要看自己的愁苦
C. 要爱自己
D. 不要照镜子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怎样的?
A. 晴朗
B. 雨雪交加
C. 烈日炎炎
D. 雾霭朦胧
熊琏的《鹊桥仙 早秋》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但熊琏更侧重于秋天的孤寂与忧伤,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女性对春天和爱情的思念与渴望。这种情感的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在不同环境与背景下的心理状态与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