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7:12
役诚斋
作者: 刘过 〔宋代〕
省斋去国艮斋老,不独宣尼叹乏才。
试数诸公有名者,庐陵那得两诚斋。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省斋(指书斋)中远离故国已久,渐渐变得老迈,并不是只有孔子(宣尼)叹息自己才华不足。试想一下,诸多有名望的人中,庐陵(地名)又怎能有两个像我这样的诚斋呢?
刘过,字景升,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才能的追求。
此诗写于刘过晚年,表达了他对才华不足的自省和对当时文化氛围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省斋”,既是他个人的书斋,也是他隔绝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象征。
这首诗以个人的感受为出发点,通过省斋和老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反思和对时代的感慨。开篇提到“省斋去国”,显示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孤独感。接着,通过“艮斋老”,诗人自嘲年老,才华不及他人,表现出一种自谦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试数诸公有名者”引入对当时名士的思考,暗示出他对自己的不满与对他人的羡慕。最后一句“庐陵那得两诚斋”则是对庐陵的自我肯定,强调他在这个时代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整首诗在简单的叙述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有对个人才能的反省,也有对社会名士的尊重,表现了诗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对自我的审视。
整首诗以个人的内心感受为中心,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反思以及对时代文学氛围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深刻的自省和文化自信。
“省斋去国艮斋老”中的“艮斋”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宣尼”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刘过的这首诗更加内省,关注个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自身才能的反思,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和豪情的表达。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