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0:1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12:05
回首江乡记昔年,
春风一线引飞鸢。
乍看霁色三山地,
却放秋光九月天。
几处儿童喧海畔,
满空鱼鸟透云边。
旁人莫笑凌霄晚,
万里扶摇正洒然。
回顾江乡往年的情景,
春风轻拂,引起了风筝飞翔。
偶尔看到晴空映衬着三座山,
却又让人感受到九月的秋光。
几处孩子在海边嬉闹,
天空中满是飞翔的鱼鸟。
旁人不要笑我放飞得晚,
万里高空正是我洒脱的时刻。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其中“飞鸢”可以联系到古代的放风筝习俗,风筝在古代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有着放飞梦想、寄托情感的象征意义。
吴性诚,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注重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生哲理的探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创作于春秋之际,春天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诗人通过描绘孩童放风筝的场景,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自由飞翔的向往。
《放纸鸢》是一首描绘春天放风筝情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开篇“回首江乡记昔年”,诗人通过回顾过去,点出了对故乡的深情。春风的轻拂引导着风筝的飞起,象征着自由与快乐。
接着,诗人转向眼前的景象,“乍看霁色三山地”,晴朗的天空与远方的山峦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清新之感。然而,诗人又指出“却放秋光九月天”,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秋天的成熟,暗含时间流逝的哲思。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几处儿童在海边嬉闹,展现了生动活泼的场景,与前面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童年欢乐的珍视。最后两句“旁人莫笑凌霄晚,万里扶摇正洒然”,诗人自信地表示,无论外界的评价如何,他依然追求高远的理想,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儿童嬉戏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童年以及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形成了一幅春日放风筝的美丽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孩童嬉戏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中“回首江乡记昔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对时间的无奈
“乍看霁色三山地”中“霁色”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雨后晴朗的天空
C. 秋天的落日
D. 夏天的暴雨
诗人劝诫旁人不要嘲笑自己的哪种行为?
A. 放风筝
B. 追梦
C. 旅行
D. 写诗
答案:1. B 2. B 3. A
对比吴性诚的《放纸鸢》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吴性诚更侧重于日常生活的温情与对自由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