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2:56
莺啭花更,蝶园香国,重阑朝暮愁归。
坠鞭人瘦,怎禁小风吹。不为春酲懒起,分香处,燕子来窥。
芙蓉帐,馀烟已渺,红泪染离袿。
相逢何处也,难寻丹棘,欲寄啼规。
恐萧郎别后,浅淡愁眉。
剩有菱花一半,已不是那日崔徽。
长堤路,桃花带笑,柳眼自含悲。
黄莺在花间啼叫,蝴蝶在香气弥漫的园中飞舞,站在重重的栏杆前,早晚都愁思满怀,想要回家。
马鞭掉落,身形瘦弱,怎能抵挡这轻柔的小风吹拂?不因春日醉酒而懒得起床,在香分的地方,燕子飞来窥视。
芙蓉帐子里,剩下的烟雾已经淡薄,红泪染湿了离别的衣裳。
我们相逢在何处呢?难以寻觅那丹棘(指相思的地方),只想把悲啼的情愫寄托。
恐怕在萧郎离别之后,愁眉会更加浅淡。
只剩下那半面菱花,已不是昔日的崔徽。
长堤的路上,桃花带着笑意,柳眼却自含悲伤。
夏完淳(1623-1648),字少川,号景山,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因其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常带有愁苦和对故国的思念,风格清新脱俗。
《潇湘夜雨》创作于明末清初,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之际,作者心系家国,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潇湘夜雨》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抒情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的开头通过“莺啭花更,蝶园香国”,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而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愁思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重阑朝暮愁归”,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芙蓉帐”和“红泪染离袿”,通过这些意象,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悲伤与不舍。结尾的“长堤路,桃花带笑,柳眼自含悲”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离愁的相互交织,令人感慨不已。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离愁与自然的美景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和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离愁,展现了诗人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传递出对故乡和过往的深切思念。
诗中“莺啭”指的是什么?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诗中“长堤路,桃花带笑,柳眼自含悲”,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夏完淳的《潇湘夜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夏完淳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写,同时情感更加深沉;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