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1:46
野兴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
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绿蓑衣紫罗袍谁是主,两件儿都无济,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山禽晓来窗外啼,唤起山翁睡。
恰道不如归,又叫行不得。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天之美禄谁不喜?
偏则说刘伶醉,毕卓缚瓮边,李白沉江底。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楚霸王火烧了秦宫室,盖世英雄气。
阴陵迷路时,船渡乌江际。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林泉隐居谁到此?
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和纸!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
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1:46
《双调·清江引》 作者: 马致远 〔元代〕
野兴樵夫觉来山月底,
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
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绿蓑衣紫罗袍谁是主,
两件儿都无济,
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山禽晓来窗外啼,
唤起山翁睡。
恰道不如归,又叫行不得。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天之美禄谁不喜?
偏则说刘伶醉,
毕卓缚瓮边,
李白沉江底。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楚霸王火烧了秦宫室,
盖世英雄气。
阴陵迷路时,
船渡乌江际。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林泉隐居谁到此?
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和纸!
西村日长人事少,
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
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东篱本是风月主,
晚节园林趣。
一枕葫芦架,
几行垂杨树,
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这首词描绘了樵夫和钓叟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他们抛弃柴斧和鱼船,选择在一个安稳的地方闲坐。诗中提到,穿着绿蓑衣和紫罗袍的人谁才是主人,其实两者都无所谓,钓鱼人也在大浪中生存。接着,诗人描绘了山禽清晨在窗外啼叫,唤醒了山翁,然而他却觉得不如归去,却又无法离开,最终还是选择在安稳的地方闲坐。
接下来,诗人提到谁不喜欢天上美好的食物,但偏偏说起了醉酒的刘伶、缚瓮的毕卓和沉江的李白,似乎在表达对名利的无奈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楚霸王的雄心壮志与最终的迷失形成对比,诗人再次强调寻求安稳与闲适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感叹隐居的生活,有清风来访,抒发了对人世纷扰的淡然。诗中提到西村的人事稀少,蝉鸣声声,葵花盛开,蜂儿喧闹,描绘出一幅和谐宁静的生活画面。诗的结尾,诗人以葫芦架和垂杨树作为闲适生活的象征,再次表达了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马致远,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戏剧作品而闻名,尤其擅长表达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反映了元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
《双调·清江引》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樵夫与钓叟在山野间的闲适生活,传达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词的开头就设置了一个悠然自得的情景:樵夫和钓叟皆抛弃了各自的工具,选择在一个安稳的地方闲坐,体现出一种对喧嚣的拒绝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通过反复的“寻个稳便处闲坐地”,诗人强调了生活中安稳与闲适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引入了多个历史人物和典故,借此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刘伶、毕卓和李白的醉酒形象,既是对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也是对名利的讽刺,显示了在追求自由和快乐的同时,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尤其是楚霸王的故事,更是将英雄的悲剧与寻求安稳的主题相结合,突显出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山禽的啼叫、蝉的鸣叫、葵花的盛开,无不渗透着一种闲适与宁静。最后的“高枕上梦随蝶去了东篱本是风月主”更是将生活的目标指向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愉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及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反映了人们在复杂社会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樵夫”和“钓叟”分别象征什么?
诗中反复提到的“寻个稳便处闲坐地”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楚霸王火烧了秦宫室”是在讲述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马致远的《双调·清江引》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典诗词的意境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