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减字木兰花 其三》

时间: 2025-05-06 06:30:54

诗句

西山岩桂。

常恨香闻烟雨外。

何似君家。

戏彩堂前早试花。

黄金千粟。

风撼芳条香馥馥。

一剪无多。

桃李漫山奈俗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6:30:54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三
西山岩桂。常恨香闻烟雨外。
何似君家。戏彩堂前早试花。
黄金千粟。风撼芳条香馥馥。
一剪无多。桃李漫山奈俗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西山上的岩桂,常常遗憾它的香气只在烟雨之外飘散。比起你家,倒不如在戏台前早早试花。黄金般的千粟,风摇曳着芳香的枝条,香气四溢。一剪的花朵并不多,而山上的桃李却满是,究竟与世俗有什么关系呢?

注释:

  • 西山岩桂:西山上的岩桂,指的是一种香气四溢的植物。
  • 香闻烟雨外:香气在烟雨之外飘散,常常让人惋惜。
  • 君家:指的是对方的家。
  • 戏彩堂:戏台的场所,表示一种生活情趣。
  • 黄金千粟:形容丰盈的稻穗(或其他植物),色泽仿佛黄金。
  • 风撼芳条:风摇动着芳香的枝条。
  • 桃李漫山:桃树与李树遍布山间,表达人间的繁华与世俗的喧嚣。

典故解析:

此词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桃李”常用于比喻人际关系,象征着美好的友谊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约1080年-约1150年),字子美,号紫芝,宋代词人,擅长写词,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的词风清新洒脱,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其三》是一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的抒情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优美景色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开头描绘西山的岩桂,点出香气常常被雨雾遮拦,展现出一种幽静的美感。接着通过对比,提到对方的家,暗示在轻松的戏台前试花的乐趣,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后半部分“黄金千粟”与“桃李漫山”两句,进一步描绘出丰收的景象和繁盛的桃李,似乎在赞美世间的美好,然而“奈俗何”则又带有一丝对世俗的反思和淡然,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词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周紫芝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山岩桂:描绘景象,给人以清幽的感觉。
  2. 常恨香闻烟雨外:表达对美好事物被遮掩的遗憾。
  3. 何似君家:引入对方,表达一种亲切的情感。
  4. 戏彩堂前早试花:生动展现生活情趣。
  5. 黄金千粟:用色彩感强烈的比喻,描绘丰收的景象。
  6. 风撼芳条香馥馥:风的动感与香气的浓郁交织,增强了自然的气息。
  7. 一剪无多:简单而意蕴深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8. 桃李漫山奈俗何:最后一句唤起哲理的思考,超然于世俗之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金”来形容稻穗,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风撼动芳条,给自然赋予生命。
  • 对仗:全词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世俗繁华的淡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桂:象征着孤独、清雅的美。
  • :象征着美好与珍惜。
  • 桃李:象征着繁华、世俗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世俗的反思
    C. 以上皆是

  2. “黄金千粟”中的“黄金”用来形容什么?
    A. 钱财
    B. 稻穗
    C. 夕阳

  3. 诗中提到的“君家”是指谁?
    A. 朋友
    B. 诗人自己
    C. 不详

答案: 1.C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踏莎行》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周紫芝的词更显轻盈与细腻,苏轼则更显豪放与壮阔。两者都在各自的风格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西湖 西湖水决 西湖谒岳墓 西湖舟中寿郭用行五十三 西湖三首 其一 西湖竹枝词 其三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 其六 西湖十咏 其三 西湖待雪三首 其一 西湖采莼曲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院深宅 吞舟漏网 包含挣的词语有哪些 有进无退 辰字旁的字 扁担 歹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而字旁的字 行媒 含垢忍辱 按纳不下 汗洽股栗 匸字旁的字 卙床 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议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