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3:4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3:48:56
青泥亭子石阑干,高冢累累照水寒。
泉下朝云何处所,偈中如露未曾乾。
蝇能远道因随骥,草有馀香不让兰。
试问钱塘苏小墓,清明寒食几人看。
青泥亭子上的石栏杆,像高冢一样层层叠叠,映照在寒冷的水面上。
泉水下的朝云,究竟在哪里?诗句中如同露珠一样,未曾干枯。
苍蝇能够远道而来,因为跟随着骏马,草丛中有余香,却不让兰花。
请问钱塘的苏小墓,清明寒食时,有多少人来祭扫?
陈恭尹,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而典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此诗写于春季,时值积雨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的惆怅与对故人苏东坡的怀念。结合清明节的祭扫传统,诗中流露出对生命和记忆的思考。
陈恭尹的《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其六,通过描绘青泥亭子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思索。诗的开头“青泥亭子石阑干”,以亭子作为引子,勾画出一幅宁静的湖边风光,石栏杆与水面相映成趣,传递出一份清幽之感。
接下来的“高冢累累照水寒”,则转向对生死的感慨,高冢堆叠,映照在寒冷的水面上,暗示着人们对逝去生命的沉重思考。第三句“泉下朝云何处所”中,诗人提出了对自然的疑问,象征着对无常的追问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蝇能远道因随骥”,这里通过苍蝇的比喻,表达了小事在强大力量下的跟随,似乎在说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最后一句“试问钱塘苏小墓”,则将思绪引向苏东坡的墓地,暗示在清明寒食之际,多少人会来缅怀这位伟大的文人,反映出对文化传承与个人记忆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流逝,情感真挚而深刻,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对故人的追忆,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诗中提到的亭子名称是什么?
“高冢累累照水寒”中的“高冢”指的是哪类事物?
诗中提到的清明寒食节是用来祭扫谁的?
比较陈恭尹的作品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考与感慨,但陈恭尹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而李白则注重个体的情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现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