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 其六》

时间: 2025-05-21 03:48:56

诗句

青泥亭子石阑干,高冢累累照水寒。

泉下朝云何处所,偈中如露未曾乾。

蝇能远道因随骥,草有馀香不让兰。

试问钱塘苏小墓,清明寒食几人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3:48:56

原文展示

青泥亭子石阑干,高冢累累照水寒。
泉下朝云何处所,偈中如露未曾乾。
蝇能远道因随骥,草有馀香不让兰。
试问钱塘苏小墓,清明寒食几人看。

白话文翻译

青泥亭子上的石栏杆,像高冢一样层层叠叠,映照在寒冷的水面上。
泉水下的朝云,究竟在哪里?诗句中如同露珠一样,未曾干枯。
苍蝇能够远道而来,因为跟随着骏马,草丛中有余香,却不让兰花。
请问钱塘的苏小墓,清明寒食时,有多少人来祭扫?

注释

  • 青泥亭子:指的是西湖附近的一座亭子,青泥为其色彩。
  • 石阑干:石制的栏杆,暗示亭子的建筑风格。
  • 高冢累累:高高的坟墓堆叠在一起,暗指墓地的景象。
  • 泉下朝云何处所:泉水下的早晨云彩,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疑问。
  • :佛教的诗句,常用于表达哲理。
  • 蝇能远道因随骥:苍蝇能够因跟随骏马而远行,暗示小事也能借助他人的力量。
  • 草有馀香不让兰:草的香气不必逊色于兰花,暗示平凡事物的独特之处。
  • 钱塘苏小墓:指的是苏东坡的墓,清明寒食时节,祭扫的人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恭尹,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而典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时值积雨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的惆怅与对故人苏东坡的怀念。结合清明节的祭扫传统,诗中流露出对生命和记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恭尹的《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其六,通过描绘青泥亭子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思索。诗的开头“青泥亭子石阑干”,以亭子作为引子,勾画出一幅宁静的湖边风光,石栏杆与水面相映成趣,传递出一份清幽之感。

接下来的“高冢累累照水寒”,则转向对生死的感慨,高冢堆叠,映照在寒冷的水面上,暗示着人们对逝去生命的沉重思考。第三句“泉下朝云何处所”中,诗人提出了对自然的疑问,象征着对无常的追问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蝇能远道因随骥”,这里通过苍蝇的比喻,表达了小事在强大力量下的跟随,似乎在说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最后一句“试问钱塘苏小墓”,则将思绪引向苏东坡的墓地,暗示在清明寒食之际,多少人会来缅怀这位伟大的文人,反映出对文化传承与个人记忆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流逝,情感真挚而深刻,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泥亭子石阑干:描绘亭子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2. 高冢累累照水寒:引入生死的主题,暗示历史的沉重。
  3. 泉下朝云何处所:对大自然的疑问,体现哲学思考。
  4. 偈中如露未曾乾:结合佛教意象,反映生命的脆弱。
  5. 蝇能远道因随骥:暗示生命中小事的意义。
  6. 草有馀香不让兰:强调平凡事物的价值。
  7. 试问钱塘苏小墓:引入文化与历史,表现对苏东坡的怀念。
  8. 清明寒食几人看:揭示祭扫文化,感慨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蝇能远道因随骥”,通过比喻传达深意。
  • 反问:诗中多处使用反问,增加思考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层次分明,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对故人的追忆,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泥亭子:象征宁静与自然。
  • 高冢:象征历史与逝去的生命。
  • 朝云:象征美好与希望。
  • :象征微小的生命与存在的意义。
  • 草与兰:象征平凡与高贵的对比。
  • 苏小墓:象征文化传承与人文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亭子名称是什么?

    • A. 青泥亭子
    • B. 西湖亭
    • C. 苏小墓
    • D. 朝云亭
  2. “高冢累累照水寒”中的“高冢”指的是哪类事物?

    • A. 山
    • B. 墓
    • C. 房屋
    • D. 树木
  3. 诗中提到的清明寒食节是用来祭扫谁的?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苏东坡
    • D. 杜甫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陈恭尹的作品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考与感慨,但陈恭尹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而李白则注重个体的情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现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深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恭尹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名作赏析》

相关查询

寄谢叔鲁三首 寄谢叔鲁三首 和詹苍崖韵 和游古意韵 和叶爱梅韵 和毛静可韵 和李白浔阳紫极宫感秋 和道士陈天隐 和道士陈天隐 和道士陈天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兀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雪字拼音怎么写_雪字的拼音及发音详解_汉字拼音学习 烟炎张天 大兴土木 显字草书怎么写?这份显字草书笔顺详解,助你轻松掌握_汉字草书学习 | 顯字草書 寻行数墨 口多食寡 追风捕影 鸟毛笔字怎么写?鸟毛笔字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曰字旁的字 瓜润 碳汇 一字旁的字 为虎作伥 迁善远罪 长字旁的字 15画属木的汉字大全_15画属木的字详解 心得意会 月部首的字有哪些字_月部首汉字大全及笔顺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