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湖杂诗(四首)》

时间: 2025-04-27 02:46:56

诗句

宝网金幢变劫灰,瞿昙寺里尽蒿莱。

鸟窠无树山夔泣,不见谈禅太傅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6:56

原文展示:

宝网金幢变劫灰,瞿昙寺里尽蒿莱。
鸟窠无树山夔泣,不见谈禅太傅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凉的场景,宝网和金幢已化为劫灰,瞿昙寺内满是荒草。鸟巢无树,山中夔龙在哭泣,连曾经谈禅的太傅也不再莅临。

注释:

  1. 宝网:指金色的网,象征佛教的庄严与神圣。
  2. 金幢:金色的幢旗,常用于寺庙,象征佛法的威严。
  3. 劫灰:劫难后的灰烬,象征毁灭和凋零。
  4. 瞿昙寺:即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象征佛教的发源地。
  5. 蒿莱:指荒草,象征荒凉与衰败。
  6. 鸟窠:鸟巢,象征栖息的地方。
  7. 夔泣:夔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象征悲伤。
  8. 谈禅太傅:指高僧或高人,代表着智慧和教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蒲庵禅师(生卒年不详),明代著名禅宗僧人,擅长诗歌,作品多描写自然与禅理,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转型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佛教衰落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思。

诗歌鉴赏:

《西湖杂诗》反映了作者对佛教衰落的深切忧虑与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光辉灿烂的佛教象征与荒凉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失落。开头的“宝网金幢变劫灰”既是对佛教辉煌的追忆,也是对其衰败的惋惜。接下来的“瞿昙寺里尽蒿莱”更是将这一意象具象化,展现了昔日繁华的寺庙如今满目荒凉的惨状,令人感到无比沉痛。

接下来的“鸟窠无树山夔泣”,通过描绘无树的鸟巢,进一步加强了孤寂与悲伤的氛围,夔龙的哭泣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悲哀。最后一句“不见谈禅太傅来”则是对佛教高僧缺失的直接叹息,仿佛在追寻曾经的智慧与教导却发现无处可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对佛教、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网金幢变劫灰:描写佛教的象征已化为灰烬,暗示宗教的衰退。
  • 瞿昙寺里尽蒿莱:通过描绘满是荒草的寺庙,进一步强调衰败的景象。
  • 鸟窠无树山夔泣:鸟巢因无树而孤独,夔龙的哭泣象征自然的悲伤。
  • 不见谈禅太傅来:失去了智慧的传承与指导,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辉煌与荒凉的对比,突显主题。
  • 拟人:夔龙的哭泣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宝网、金幢等象征佛教的辉煌,重重叠叠地表现出衰败的感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衰退的忧虑,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慨与对人类智慧的追思,情感基调沉重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网:象征着佛教的光辉与庄严。
  • 金幢:代表着佛法的威严与尊贵。
  • 蒿莱:象征着衰败与荒凉。
  • 夔泣:象征自然的悲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宝网金幢”中“金幢”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佛教的象征
    • C. 一种建筑
    • D. 一种动物
  2. 诗中“夔泣”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欢喜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平静
  3. “不见谈禅太傅来”说明了什么?

    • A. 高僧的缺失
    • B. 高僧的到来
    • C. 自然的变化
    • D. 历史的演变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但着重于个人的悲苦与历史的无情。
  • 《静夜思》:通过对月的思念表达了人对家乡的眷恋,情感更加柔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蒲庵禅师与明代文化》

相关查询

二爱 其二 梅花 看梅绝句 自喜 赠苏召叟 春日绝句八首 其四 雨中过东村 门外独望 项羽 东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负气仗义 蛅蟜 包含鹑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耆宿大贤 驿路梅花 风豪 髟字旁的字 决结尾的成语 父字头的字 隹字旁的字 包含游的词语有哪些 忏度 珠玑满腹 馬字旁的字 凤翥鸾回 炎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棘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