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0:4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0:49:48
喜迁莺(收灯后会客)
作者:史浩 〔宋代〕
才过元夕。送宴赏未阑,欢娱无极。
且莫收灯,仍休止酒,留取凤笙龙笛。
金马玉堂学士,当此同开华席。
最堪爱,是兰膏光在,金釭连壁。
难觅。交欢处,杯吸百川,雅量皆京力敌。
老子衰迟,居然怀感,厚意怎生酬得。
况已倦游客路,一志归安泉石。
但屈指,愿诸贤衮绣,联飞鹏翼。
刚刚过完元宵节,宴会还未结束,欢乐的气氛无比浓厚。
不必急着收灯,酒也可以继续,留着凤笙和龙笛的乐声。
金马玉堂的学士们,在此同聚开宴,真是美好时刻。
最让人心醉的是那兰膏的光辉,金灯照耀着墙壁。
难得的是,那欢聚的地方,酒杯如同吸收百川,雅量比京城的豪杰更胜一筹。
我已年老体衰,心中仍然怀有感慨,这份厚情该如何回报呢?
更何况我已厌倦了游历,心中只想归向那安宁的泉石。
但我只希望,诸位贤士都能如同绣衣,联袂共飞,像鹏鸟般展翅高飞。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华,号惟庵,宋代诗人,仕途不顺,常游历四方,作品多描写生活的乐趣和对友人的思念。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宵佳节后的欢聚之时,诗人借助宴会的欢乐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史浩的《喜迁莺(收灯后会客)》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深厚人情的作品。诗的开头,以“才过元夕”引入,迅速营造出节日的氛围,表现出人们对欢聚时光的珍惜。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且莫收灯,仍休止酒”一句,表现出诗人不愿意结束这份欢乐,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重视;而“金马玉堂学士,当此同开华席”,则通过描绘宴席的豪华,烘托出聚会的盛大场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欢快的节日气氛。
诗中多次提及“兰膏光”和“金釭连壁”,不仅展现了宴席的美丽,更象征着友谊的温暖和人生的美好。最后几句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总体来看,这首诗在欢快的表象下,蕴藏着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的沉思,情感细腻而真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美好时光的留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喜迁莺》是在哪个节日写的?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诗中提到的“凤笙龙笛”象征什么?
A. 酒席的豪华
B. 高雅的音乐
C. 友谊的深厚
诗人希望在诗中表达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欢喜与对友谊的珍视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史浩的《喜迁莺》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描绘与生活的欢愉,而《如梦令》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词人的生活气息,但在情感基调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这些书籍和资料能帮助深入理解宋代诗词的风格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