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05
风雅有正宗,太山视丘垤。
识者了珉玉,不尔远尧桀。
咸韶久不作,日月遭薄蚀。
空谷闭窈窕,市倡矜半额。
谁知三百篇,学仙要仙骨。
二南俱贤圣,展卷神已接。
孝子或失爱,淑妇有不答。
微言出宛转,幽愤破蕴结。
侧耳无弦音,策策风振叶。
少陵乃冢嫡,岂止论瓜葛。
涪翁异代友,俱作蝉蜕壳。
鼓旗付后山,掌股戯获。
眼明见贤宗,我欲焚破箧。
明珠不易得,收功在勤苶。
一洗蛙与黾,骚坛许授职。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中提到风雅的正宗,像高山一样不可动摇。真正的识者能辨别出瑰宝,不会被古代的尧舜和桀纣所迷惑。咸韶的乐曲久未奏响,日月也因而遭到侵蚀。空谷静谧美丽,而市井中的歌女却只顾自己的名声。谁能理解那三百篇的古诗,想要学仙,必得具备仙人的气质。二南(《楚辞》中的两篇)都是贤者,翻阅古卷时,神灵便与其接触。孝子可能失去父母的爱,淑女可能无法得到回应。微言细语在耳边回荡,幽深的愤懑也在心中隐秘。侧耳倾听,似乎没有乐音,唯有风声吹动树叶。少陵(王维)岂止是名门之后,还在于其才华;涪翁(杜甫)与我虽是不同代的朋友,都是经历过磨难的人。鼓旗交给后山,掌控着风云变化。我眼明心亮,能看见贤者,我想要焚烧束缚我的箱子。明珠虽难得,努力勤奋才是关键。想要洗去蛙与黾的污浊,骚坛的职务便在眼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作品而知名。其作品多反映对文化的思考和对传统的尊重,风格严谨而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暑中,可能是对当时文化环境的感受与反思,表达了对古典诗歌的崇敬以及对现状的不满。
李流谦的《彦博见和暑中之作殊有新功复用韵谢》是一首兼具深度与广度的诗作,它通过高远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追求和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中提到的“风雅有正宗”,不仅是在赞美古典诗歌的纯粹与高尚,还隐含了对当时文化环境的批判。诗人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真正的文人所需具备的品质——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品德。诗中的“眼明见贤宗,我欲焚破箧”一语,生动展现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追求真理与美的决心。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古典文化的礼赞,更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对自身修养的追求。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古典文化的尊重与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反思,强调了诗人对真理、德行与才华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风雅”指的是什么?
“三百篇”指的是哪部古典作品?
诗中的“明珠不易得”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案
李流谦与王维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体验,但李流谦更注重内心的哲思与社会的反思,而王维则多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具批判性,后者则更显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