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0:53
雪堕崇城曙色迷,短檐平接暮云低。
茫茫大地千山合,漠漠寒天一鸟啼。
不讶薄衾凉似铁,独怜高枕醉如泥。
林间剩有堪游处,惆怅关河限马啼。
雪花飘落在崇城,晨曦的色彩让人迷醉;
短檐的屋顶与低垂的暮云紧密相连。
茫茫大地千山一片,寒冷的天空中只有一只鸟在啼叫。
我并不惊讶薄薄的被子冰冷得像铁,
只是独自怜惜高高的枕头让我醉得如同泥土。
林间尚有适合游玩的地方,
但我惆怅于关河的遥远,马儿也在悲鸣。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从意境来看,雪、寒天、孤鸟等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代表着孤寂与萧瑟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折射出一种孤独的哲思。
穆孔晖,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个人情感。
本诗写于冬季,正值雪天,诗人面对雪景产生的种种感受。诗中的孤独和惆怅,可能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影响,表达了对自由与游玩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对雪》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雪落时的美丽和带来的孤寂感受。首联“雪堕崇城曙色迷,短檐平接暮云低”交代了背景,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晨曦的迷离让人沉醉,短檐与低云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寒冷的氛围。次联“茫茫大地千山合,漠漠寒天一鸟啼”则将视野从城镇扩展到大地,呈现出一幅辽阔的雪景,孤鸟的啼叫在这寂静的寒天中显得格外突兀,增强了孤独感。后两联“不讶薄衾凉似铁,独怜高枕醉如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一方面是对冰冷的被褥的感受,另一方面是对醉意的自我安慰,突显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句“林间剩有堪游处,惆怅关河限马啼”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虽有适合游玩的地方,却因关河的阻隔而感到无奈,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惆怅。
全诗表达了在雪天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由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雪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纯洁,然而在本诗中,它也代表了内心的孤寂。晨曦和鸟啼则展现了希望与忧伤的交织,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
诗中提到的“崇城”指的是:
A. 一座高山
B. 一座城墙
C. 一片森林
诗人对薄衾的感受是:
A. 温暖
B. 凉似铁
C. 干燥
“惆怅关河限马啼”中的“限”字意思是:
A. 限制
B. 经过
C. 观察
在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孤独与思乡的情感时,所采用的意象和手法各有千秋,展示了古代诗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