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1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10:57
千里伤春,江南三月,故人何处汀州。
满簪华发,花鸟莫深愁。
烽火年年未了,清宵梦,定绕林丘。
君知否,人间得丧,一笑付文楸。
幽州。山偃蹇,孤云何事,飞去还留。
问来今往古,谁不悠悠。
怪底眉间好色,灯花报消息刀头。
看看是,珠帘暮卷,天际识归舟。
千里之外,春天让人感到伤感,江南的三月,故人如今身处何地?满头华发,眼前的花鸟却不再深感忧愁。烽火连年未尽,清幽的夜晚梦境,常常萦绕在林丘之间。你可知道,人间的得失,最后都只是一笑了之。幽州的山峦在高耸,孤云为何而去,却又留在这里?问问今昔古今,谁又不在悠然自得?怪只怪你眉间的妩媚,灯花传来刀头的消息。看看,珠帘已卷起,天边的归舟你可识得?
吴激,字子昊,金朝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史诗,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诗人以春天的伤感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开篇“千里伤春”即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广袤的江南,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哀愁交织,勾勒出一幅既美丽又忧伤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在“烽火年年未了”一句中,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展现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君知否,人间得丧,一笑付文楸”,则是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诗人在此处用“笑”来化解得失的悲伤,显示出一种豁达的态度。最后,诗人描绘的“珠帘暮卷,天际识归舟”则给人以希望,象征着归来与团圆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对历史的反思、对人事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学理解。
“千里伤春”中的“伤春”指的是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烽火”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