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9:3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9:35:56
轻风皱瀫,稚雨烘烟,小院嫌岑寂。燕归曾识。剪芳痕依旧草昏南陌。分来国色。都不管寒香狼藉。空几度阴晴费了,染成一庭碧。屈指韶光堪惜。艳冷辉迟,喜花期兹日。风信迢遥,更倡条嫩叶数番消得。听残玉笛。临画槛杏杉吹湿。怅无憀远黛轻柔,薄恨依然积。
轻风把水面弄皱,细雨中氤氲着烟雾,小院显得有些冷清。燕子回来了,却似乎曾经见过的样子。剪下的芳香痕迹依旧在南边的小路上,国色天香的花朵分开了,却无视那寒香的狼藉。经历了多少阴晴变化,才染成了这一庭的碧绿。屈指算来,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艳丽的光辉显得冷淡,欢喜的花期正是今天。风的消息遥远,嫩叶已经几次消退。听那残余的玉笛声,站在画槛前,杏树和杉树的雨水打湿了。怅然若失,远山的黛色轻柔,薄恨依旧积聚着。
作者介绍:华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风格细腻、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分时节,正值花开之际,诗人借自然景象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轻风皱瀫”和“稚雨烘烟”描绘了春日的温柔气候,营造了一个恬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小院的冷清和燕子的归来,似乎在对比温暖的季节与内心的孤寂。诗中提到的“剪芳痕”和“寒香狼藉”则进一步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状态的失落。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听着玉笛声,感受着春雨的湿润,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美景,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珍惜,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小院给人的感觉是:
“燕归曾识”中,燕子象征什么?
诗人对韶光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华胥的《解语花 花朝春分》和孟浩然的《春晓》,两者都是描绘春天的诗作,但前者侧重于内心感受与时光流逝的惋惜,而后者更注重对春天自然景象的直接描绘,体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