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9:30
送京学林申甫
姚勉 〔宋代〕
萱草忘忧底解忘,
慈亲鹤发坐高堂。
羡君有此忘忧得,
如我添忧万斛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林申甫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萱草”可以让人忘忧,而自己的母亲却已是满头白发,坐在高堂上。诗人羡慕朋友能够获得这样的忘忧之法,而自己却是在忧愁中日渐沉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送京学林申甫》写于送别朋友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及对自身忧愁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这首诗的情感深邃而细腻,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心境差异。开篇以“萱草”引入,既是对友人无忧生活的羡慕,也是对自己生活困境的反思。诗中的“慈亲鹤发”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关切与忧虑,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最后一句“如我添忧万斛强”更是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困扰的无奈与沉重。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真切,使得整首诗富有感染力,引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忧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士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萱草”象征什么?
A. 忧愁
B. 忘忧
C. 家庭
D. 责任
诗中提到的“慈亲”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母亲
C. 父亲
D. 祖母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愉快
B. 伤感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1.B 2.B 3.B
姚勉的《送京学林申甫》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姚勉更侧重于个人的忧愁与家庭的责任,王维则更注重对友人的祝福与未来的期许。在情感处理上,姚勉的作品更显沉重,而王维则显得轻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