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史下·蜀先主》

时间: 2025-04-27 15:19:23

诗句

徐元直去马超来,顾惜三纲又爱才。

道御英雄无不可,豫州翻向益州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9:23

原文展示:

徐元直去马超来,顾惜三纲又爱才。
道御英雄无不可,豫州翻向益州来。

白话文翻译:

徐元直(即刘备)放弃了马超,来到了蜀地,他非常珍惜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的伦理关系)又重视人才。
他认为对待英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于是豫州的人们纷纷向益州靠拢。

注释:

  • 徐元直:指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
  • 马超: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原为西凉的统帅,后归附刘备。
  • 三纲: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即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
  • 道御:意为对待或管理。
  • 豫州:指的是今河南省一带,刘备早期活动的地方。
  • 益州:指的是今四川一带,刘备的根据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公深,号舍人,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对历史典故有深厚的造诣,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咏史下·蜀先主》写于宋代,陈普通过对三国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出对刘备的钦佩与对人才的珍惜,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四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刘备的英雄气概和对人才的重视。诗中通过“徐元直去马超来”这一开头,直接引入了刘备的历史背景,表明其在历史上所做出的抉择与牺牲。接着“顾惜三纲又爱才”强调了刘备在管理人才方面的智慧和情操,展现出其作为君主的仁德与胸怀。

诗的后两句则从更广的视角出发,表述出刘备在当时的政治局势下,如何吸引各方英才,增强自己势力的决策。这不仅体现了刘备的政治眼光,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追求与理想。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徐元直去马超来

    • 描述了刘备(徐元直)与马超之间的关系,暗示刘备在战略上的选择,显示其对人才的重视。
  2. 顾惜三纲又爱才

    • 强调了刘备在用人方面的原则,他不仅重视伦理道德,也珍惜有才能的人。
  3. 道御英雄无不可

    • 表明刘备的开放态度,认为对待英雄没有任何限制,体现了他包容的胸怀。
  4. 豫州翻向益州来

    • 描述了刘备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有才之士的归附,体现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 比喻:用“英雄”比喻人才,强调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刘备的赞美,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智慧与仁德,并反映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英雄:象征着才智与勇气,代表着历史中的杰出人物。
  • 三纲:代表着伦理道德,强调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徐元直”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2. “三纲”指的是什么?
    A. 君臣、父子、夫妇
    B. 文、武、商
    C. 生、死、爱

  3.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情况?
    A. 汉朝
    B. 三国
    C. 宋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蜀相》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蜀相》与《咏史下·蜀先主》的比较:
    • 两首诗均涉及蜀汉历史,杜甫更注重对诸葛亮的描绘,而陈普则突出了刘备的领导才能。

参考资料:

  • 《三国志》:了解三国历史及人物。
  • 《宋诗鉴赏辞典》: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特点与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但能之守浔州 书妙应庵壁 寿定叟弟 是日二使者出游晚凉有作 十五日再登祝融峰用台字韵 十三日晨起霜晴用定台韵赋此 十二月乙卯登岳阳楼丙辰再登 诗送元晦尊兄 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 人日游城东晚饭陈仲思茅亭分韵得香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砂扬砾 偕生之疾 直情径行 巫山洛浦 隶字旁的字 支脉 弋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安生服业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剖心坼肝 西溜 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靣字旁的字 瓦结尾的成语 豫料 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