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蔡提举野望亭邀同赋》

时间: 2025-04-26 03:33:27

诗句

饭了从容人岂知,一江风月入新诗。

登临莫负野望处,更看冷云堆浦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27

原文展示:

饭了从容人岂知,一江风月入新诗。登临莫负野望处,更看冷云堆浦时。

白话文翻译:

饭后悠闲自得,旁人怎能知晓,一江的风月美景已融入我的新诗。登高望远,切莫辜负了这野外的景致,更要欣赏那冷云堆积在浦口时的景象。

注释:

  • 饭了从容:指饭后悠闲自在的状态。
  • 人岂知:别人怎能知道。
  • 一江风月:指江上的风景和月色。
  • 入新诗:被写入新的诗作中。
  • 登临:登高望远。
  • 莫负:不要辜负。
  • 野望:野外的景色。
  • 冷云堆浦:冷云在浦口堆积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应蔡提举之邀,在野望亭共同赋诗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珍惜,以及在悠闲中寻找创作灵感的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饭后悠闲时刻的所见所感。首句“饭了从容人岂知”,表达了诗人独享的宁静和自在,这种心境是旁人难以体会的。接着,“一江风月入新诗”,将自然美景与创作灵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创作的热情。后两句“登临莫负野望处,更看冷云堆浦时”,则强调了珍惜眼前景致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以“冷云堆浦”这一具体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深度。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饭了从容”和“人岂知”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独享的宁静。
  • 第二句“一江风月入新诗”,将自然美景与创作灵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创作的热情。
  • 第三句“登临莫负野望处”,强调了珍惜眼前景致的重要性。
  • 第四句“更看冷云堆浦时”,以“冷云堆浦”这一具体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深度。

修辞手法:

  • “一江风月入新诗”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风月美景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主动融入了诗人的创作中。
  • “登临莫负野望处”中的“莫负”是一种劝诫的修辞,强调了珍惜和不负美景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珍惜自然美景和享受悠闲生活,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一江风月”:描绘了江上的风景和月色,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冷云堆浦”:描绘了冷云在浦口堆积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江风月入新诗”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诗人对创作的热情 C. 两者都有 答案:C

  2. “登临莫负野望处”中的“莫负”是什么意思? A. 不要辜负 B. 不要忘记 C. 不要错过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描绘了江上的风景,但更注重历史和哲理的思考。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上的景色,与曹勋的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与曹勋的这首诗相比,前者更注重历史和哲理的思考,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行次东关逢魏扶东归 学仙二首 送客自两河归江南(一作西河送客归江南) 送薛秀才南游 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 赠桐庐房明府先辈 长庆寺遇常州阮秀才 吴门送振武李从事 题义女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谋夫孔多 辛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成己成物 支字旁的字 临摄 三长四短 同天 秃宝盖的字 天命有归 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囿的词语有哪些 谷字旁的字 东掩西遮 尿道 气嘘嘘 大熊座 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