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7:57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药鱼
作者: 皮日休
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
见说放溪上,点点波光恶。
食时竞夷犹,死者争纷泊。
何必重伤鱼,毒泾犹可作。
我没有耗尽水域的心思,何必使用药物来捕捉鱼?
听说在溪水上放生,波光点点令人厌恶。
吃的时候鱼们竞相游动,死去的鱼在水面上争相漂泊。
何必重伤鱼,毒水仍然可以作药。
本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态的关心与保护的思想。在古代,渔业和水域管理常常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诗中通过对鱼类捕捞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态保护的关注。
作者介绍:
皮日休,唐代诗人,字太素,号云间,晚号山人,出生于长安。皮日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对自然与生态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强之时,诗人通过对渔具和捕捞方式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捕捞鱼类的过程中所应持的态度。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并无耗尽水域的意图,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的尊重与珍惜。接着,通过“点点波光恶”一句,诗人将放生与捕捞的矛盾凸显出来,波光虽然美丽,却暗含着对自然的伤害。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食时竞夷犹”,表现出鱼类在被捕捞时的生存竞争,生动地描绘出鱼类对生命的渴望,与此同时揭示了捕捞带来的残酷现实。最后,诗人以“何必重伤鱼”发出疑问,流露出对生态保护的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上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关切以及对人类行为的批判,传达出一种呼吁人们珍惜自然资源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态环境的关切与保护,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应持有的谦卑态度,提倡珍惜生命,反对过度捕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捕捞的态度是什么?
A. 积极
B. 消极
C. 中立
D. 忽视
“何必重伤鱼”这句体现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反思
C. 愤怒
D.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药鱼”指的是什么?
A. 鱼的种类
B. 捕捞方式
C. 鱼的食物
D. 生态环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皮日休的《药鱼》更为关注生态保护,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