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3:01
减字木兰花·相思
山鸣泉喷。未抵春闺心曲恨。
莫太惺忪。一阵东风花褪红。
鸭炉香冷。只索床前佯不省。
亲切银釭。照我通宵坐竹窗。
山中传来鸣叫,泉水潺潺流动,这些自然的声音都无法抵达我内心对春天的思念与恨意。
不要太过迷糊,东风一阵吹来,花瓣已经褪去红色。
香气在鸭炉中散去,只能假装在床前不曾醒来。
亲切的银色灯光,照亮我通宵坐在竹窗前的孤独身影。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与深切的思念,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爱情与孤独的普遍感受。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暗藏着对爱情的苦涩与无奈。
作者介绍:曾廉,清代诗人,生于江苏,其诗风清新婉约,善于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春光明媚的季节中,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念,借助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首《减字木兰花·相思》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思念。首句“山鸣泉喷”便引入了自然的声音,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环境中。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春闺心曲恨”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在描写中,细腻而又富有层次感的意象呈现了诗人对爱情失落的感慨。
“莫太惺忪”这句动词的使用,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与无奈,他在春风中感受到的却是花褪红的失落,这种意象的反转,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厚度。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与对失去爱情的感慨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种“美中带忧”的情感状态。
最后两句中,银釭的温暖与床前的孤独形成对比,诗人在竹窗前的守夜,既是对失去爱情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无奈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爱情的细腻思考与深刻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的思念与失落,以自然景象的描绘映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现了清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与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既有对爱情的渴望,也有失去后的痛苦。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情感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鸭炉香冷”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家庭
B. 失去的爱情
C. 春天的气息
D. 诗人的孤独
“莫太惺忪”中“惺忪”的意思是:
A. 清醒
B. 迷糊
C. 忧伤
D. 快乐
诗人通宵坐在竹窗前,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A. 高兴
B. 孤独
C. 忧虑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作品共同探讨了情感的脆弱与爱情的无奈,展现了古典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度与广度。
推荐书目:
以上书目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诗词的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