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4:17
游宝藏寺清凉厂
作者:程恩泽(清代)
两峰忽破处,一榭明以敞。
虚无尽齐一,万绿与天荡。
高楼出头角,圆水画盆盎。
塔影随烟细,城齿齧云上。
九重莲万井,五色日晃朗。
庆霄龙虎气,人定自来往。
天苑几处罗,琼树夹金榜。
灵风山背至,盛夏萃森爽。
雪泉与月夕,清景劳梦想。
谁将千里目,舒卷一指掌。
凭高岂不快,望远失之恍。
见牛不见睫,离朱同象罔。
三叹返幽寂,钟鱼正交响。
在两座山峰的缝隙中,突然开阔出一片景致,一座阁楼敞开明亮。虚无的境界与万绿的景色融为一体,仿佛与天空相连。高楼耸立,像是从水面上突出来的画盆。塔影随烟雾细细飘荡,城墙的轮廓咬住了云端。九重的莲花和万井的水,五色的阳光照耀得明亮而耀眼。庆霄的气象如龙虎般蓬勃,人们也在此处往来穿梭。天苑中零星的几处,琼树夹着金榜。灵风从山后吹来,盛夏的凉意让人心旷神怡。雪泉和月光相映成趣,清幽的景致让人劳累的梦想复苏。谁能一览千里,轻松自如地舒展手指?站得高岂不是快事,但远望时却有些恍惚。见到牛却看不见睫毛,离了朱而与象无所适从。三声叹息归入幽静,钟声和鱼儿的交响正好响起。
作者介绍:程恩泽是清代的诗人,生于书香世家,擅长诗词,作品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游览宝藏寺和清凉厂期间,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本诗以游览宝藏寺清凉厂为背景,描绘了山水相依、楼阁高耸的美丽景致。首联“两峰忽破处,一榭明以敞”,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开阔的视野,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展现了层次分明的景观。诗中“虚无尽齐一,万绿与天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仿佛万物皆在同一气息中呼吸。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哲理的思考引领读者思索人生的意义。尤其“凭高岂不快,望远失之恍”一句,表现出在高处俯瞰时的喜悦与失落,揭示了人生的矛盾与复杂。最后的“钟鱼正交响”,则是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总结,完美地结束了整首诗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凭高岂不快,望远失之恍”这两句表达了什么?
“雪泉与月夕”中的“雪泉”比喻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