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3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38:08
题郎海西画马
作者: 程恩泽 〔清代〕
吾闻天马不受绊,谁欤操此青丝缰。
拂耳顿足三万里,草头一点西风长。
绝其刍豆傥能走,世岂复有豢龙手。
玉镶金錽朱排沫,一战功成骨先朽。
伯乐不及支公癖,放与逍遥啖春碧。
汗血全乾四蹄重,不使银鞍覆虎脊。
得无覂驾更齧膝,致令画者三掷笔。
画者乃今曹将军,能通马语取马神。
飘飘尾鬣堆若云,蓄怒未许奚官驯。
猛士掣之力不均,祇恐绳绝飞且奔。
海西所画已难得,何况骐驎出西极。
君不见骐驎出西极,又言在德不在力。
我听说天马从不被牵绊,那人是谁操控着这青丝缰绳呢?
马的耳朵拂动,马蹄顿足,三万里路轻松奔跑,草头上的风声悠长。
如果割断它的草料,它也能飞奔,那世上岂能再有驯龙的能手!
玉镶金缕的装饰,战功成就却早已骨朽。
伯乐的眼光不及支公的癖好,放它逍遥自在,啖春天的碧绿。
汗血马全身干净,四蹄沉重,不让银鞍压在虎的脊背上。
难道没有缰绳就更能咀嚼膝盖,致使画者三次扔掉画笔?
画者如今是曹将军,能通晓马语,捕捉马的神韵。
马儿的尾巴和鬣毛飘飘如云,心中怒火不允许被驯化。
勇士的力量不均,唯恐绳索断裂,马儿将会飞奔而去。
海西所画的马已经难得,何况那骐驎出现在西方极地。
难道你没有看到骐驎出现在西方极地?这又在于品德而非力量。
作者介绍:程恩泽,清代诗人,生于清朝晚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洒脱自然。他在诗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不安,程恩泽通过描绘马的自由与奔放,寄托自己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此诗通过描绘天马和骐驎,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与渴望。开头两句以“天马”引入,表现出对高贵、自由之马的向往,接着通过对马的奔跑状态的描绘,展现出它们的狂放与不羁。诗中提到的“绝其刍豆傥能走”,则隐含了对束缚的反思,认为即使失去生存的条件,真正的骏马也依然能够自由奔跑,象征着对自由与力量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比“伯乐”与“支公癖”,强调了识别与驯养之间的差别,表现出对真正自由的理解与追求。此外,诗中对于画者的描绘,体现出一种理想化的艺术追求,画者不仅要有技艺,更要懂得马的灵魂,体现了艺术创作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诗人以“骐驎出西极”作结,进一步强调了品德与力量的关系,既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与真理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天马与骐驎,表达了对自由与不屈精神的向往,同时反思了现实的束缚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天马”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财富
C. 力量
D. 权力
“汗血全乾四蹄重”意在描绘马的什么特征?
A. 美丽
B. 力量
C. 疲惫
D. 速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