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14
天台一万八千丈,
师在浮云端掩扉。
永夜只知星斗大,
深秋犹见海山微。
风前几降青毛节,
雪后应披白羽衣。
南望烟霞空再拜,
欲将飞魄问灵威。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的高耸与隐秘,诗人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之情。天台山高达一万八千丈,隐居在浮云之中,仿佛门扉紧闭。漫长的夜晚,诗人只能仰望星星,而深秋时节,依然能看到海与山的微茫身影。风中几片青色的毛羽飘落,雪后应该披上了白色的羽衣。面对南方的烟霞,诗人再次顶礼膜拜,心中期盼能向飞天的神灵请教。
陆龟蒙,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95年,卒于约公元835年,字子明,号谷溪。陆龟蒙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高人的敬仰。他的作品往往结合了道教与佛教的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士人对道教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天台山的修行经历中,深受自然的启发,并对师长怀有深厚的敬意。诗中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文思想的结合,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高洁志趣的追求。
这首诗以天台山为背景,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崇敬与对自然的感悟。开篇“天台一万八千丈”,以极其夸张的数字描绘了山的高耸,仿佛进入了云端,展现了天台山的壮丽与神秘。接下来的“师在浮云端掩扉”,进一步突出了师长的隐逸与高人境界,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诗中“永夜只知星斗大,深秋犹见海山微”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渺小的哲思。漫长的夜晚下,星星虽大,然而在广阔的宇宙中,个体的渺小显得尤为明显。深秋的海山微茫,恰如人生的无常,令人感慨。
最后的几句,诗人向南方的烟霞再拜,表现了他对自然和神灵的虔诚,含蓄地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既壮丽又深邃的画面,体现了陆龟蒙高远的理想与不懈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与对自然的崇敬,体现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人生哲理,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诗中提到的山是哪一座?
“师在浮云端掩扉”中的“师”指代什么?
“永夜只知星斗大”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