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33
觅句先须莫苦心,从来瓦注胜如金。
见成若不拈来使,箭已离弦作麽寻。
寻找诗句时,首先不必苦苦追求,其实瓦片的价值就胜过金子。
若是看见成诗却不去把玩,那已离弦的箭又何必再去追寻呢?
诗中提到的“瓦注”与“金”形成对比,反映了价值观的转变与诗人的创作理念,强调创作的自由与轻松。此类比喻在古代文人圈子中常被用来说明创作的随意性与灵感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和文论见长。其作品多探讨诗歌创作的本质,强调创作的自然与随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诗歌独特风格与个人表达的时期。社会上对艺术的追求使得创作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诗歌创作过程的思考。
此诗探讨了诗歌创作的过程,强调灵感与心境的重要性。开头两句以“莫苦心”告诫读者,创作诗句并不必过于执着,反而应放下心中的重负,寻求灵感的自然而然。将“瓦注”与“金”相提并论,展示了在创作中,平凡的事物同样能够引发深刻的思考与共鸣,暗示诗歌的价值并不在于形式的华丽,而在于内容的真挚。后两句则以箭已离弦的比喻,强调一旦灵感已成型,就不必再去追逐那些未能实现的想法。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创作过程的反思,也蕴含着对艺术价值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在诗歌创作中,心态的重要性。创作应轻松自然,灵感源于生活的点滴,而非刻意追求。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镃的《觅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强调创作过程的轻松与自然,而后者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深思。两首诗在主题与情感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