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觅句》

时间: 2025-04-26 12:22:33

诗句

觅句先须莫苦心,从来瓦注胜如金。

见成若不拈来使,箭已离弦作麽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33

原文展示:

觅句先须莫苦心,从来瓦注胜如金。
见成若不拈来使,箭已离弦作麽寻。

白话文翻译:

寻找诗句时,首先不必苦苦追求,其实瓦片的价值就胜过金子。
若是看见成诗却不去把玩,那已离弦的箭又何必再去追寻呢?

注释:

  • 觅句:寻找诗句。
  • 苦心:费心思,苦苦追求。
  • 瓦注:瓦片上的工艺,指寻常的物品。
  • 胜如金:比金子更有价值,表达了寻求诗句的过程。
  • 见成:看到成形的诗句。
  • 拈来使:拿来使用。
  • 箭已离弦: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无法逆转。
  • 作麽寻:还去寻找什么,表示无谓的追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瓦注”与“金”形成对比,反映了价值观的转变与诗人的创作理念,强调创作的自由与轻松。此类比喻在古代文人圈子中常被用来说明创作的随意性与灵感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和文论见长。其作品多探讨诗歌创作的本质,强调创作的自然与随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诗歌独特风格与个人表达的时期。社会上对艺术的追求使得创作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诗歌创作过程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探讨了诗歌创作的过程,强调灵感与心境的重要性。开头两句以“莫苦心”告诫读者,创作诗句并不必过于执着,反而应放下心中的重负,寻求灵感的自然而然。将“瓦注”与“金”相提并论,展示了在创作中,平凡的事物同样能够引发深刻的思考与共鸣,暗示诗歌的价值并不在于形式的华丽,而在于内容的真挚。后两句则以箭已离弦的比喻,强调一旦灵感已成型,就不必再去追逐那些未能实现的想法。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创作过程的反思,也蕴含着对艺术价值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觅句先须莫苦心:寻找诗句时,首先要放松心情,不要过于苦恼。
  2. 从来瓦注胜如金:一直以来,寻常的瓦片比金子更具价值,暗示创作中的平常事物常能引发灵感。
  3. 见成若不拈来使:一旦看到成品的诗句,如果不去使用和欣赏,那就是一种浪费。
  4. 箭已离弦作麽寻:已成型的诗句就像离弦的箭,无需再去追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创作过程比作箭离弦,形象地表达事情的不可逆转。
  • 对比:用“瓦注”与“金”进行对比,强调价值观的多元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在诗歌创作中,心态的重要性。创作应轻松自然,灵感源于生活的点滴,而非刻意追求。

意象分析:

  • 瓦注:象征平凡与真实,暗示诗歌创作来源于生活的细节。
  • :常被视为珍贵,但在此处被贬低,反映了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
  • :象征已成型的作品,强调创作的即时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瓦注”与“金”形成怎样的对比?
    • A. 瓦注比金重
    • B. 瓦注比金更有价值
    • C. 瓦注与金无关
  2. 诗人如何看待创作过程?
    • A. 应该苦心追求
    • B. 应该轻松自然
    • C. 应该模仿他人
  3. “箭已离弦”比喻什么?
    • A. 事情无法逆转
    • B. 事情刚开始
    • C. 事情正在进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镃的《觅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强调创作过程的轻松与自然,而后者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深思。两首诗在主题与情感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楼南望八韵 送敏中归豳宁幕 舟中雨夜 中书夜直梦忠州 谕亲友 自诲 河阴夜泊忆微之 奉送三兄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 其二 窗中列远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采字旁的字 出有入无 渊识 欠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穷年累月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包含曹的词语有哪些 心慌撩乱 贝字旁的字 贵始 走之旁的字 晧旰 私智小惠 渊停山立 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寄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