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白峰岭》

时间: 2025-04-28 04:17:47

诗句

仪曹苦厌为山囚,雾障烟屏看未休。

行过白峰三十里,桐庐江上重回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7:47

原文展示:

白峰岭
王恽 〔元代〕

仪曹苦厌为山囚,雾障烟屏看未休。
行过白峰三十里,桐庐江上重回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身处山中幽闭环境的厌倦。雾气和烟霭遮挡了视线,令人感到沉闷。经过三十里的白峰岭,回头望去,才意识到桐庐江的美丽景色。

注释:

  • 仪曹:指的是官职,古代的官员居住在山中,感到困苦。
  • 苦厌:形容对环境感到厌倦。
  • 山囚:形容被山所困,像囚徒一样。
  • 雾障烟屏:形容雾霭使视野障碍重重。
  • 三十里:指前行的距离,显示诗人的行程。
  • 桐庐江:指的是桐庐地区的江河,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

典故解析:

桐庐江在历史上以其美丽的风光而闻名,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诗篇。诗中提到的“重回头”,暗示了对美景的回忆与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王恽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在外出游历时,感受到自然与束缚之间的矛盾,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白峰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通过“仪曹苦厌为山囚”开篇,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被山环绕的压抑感,紧接着“雾障烟屏看未休”则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中雾气的笼罩,给人以沉闷的感觉。这里的“雾”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迷惘与不安。行走三十里后,回望桐庐江时,虽有对美景的向往,但内心的挣扎与困扰依然存在。诗歌在此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困境的无奈,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对山的厌倦和对江的眷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仪曹苦厌为山囚:诗人感到被山所困,生活在官场的压抑与无奈。
  2. 雾障烟屏看未休:自然环境的雾霭使诗人感到迷茫,无法看到远方的希望。
  3. 行过白峰三十里:在山中行走的艰辛与漫长,体会到旅途的无奈。
  4. 桐庐江上重回头:不忘回首,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囚笼,形象地表达了压抑的感觉。
  • 拟人:雾障与烟屏被赋予了遮挡视野的特性,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现实环境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峰:象征着高远与清新,代表着自由的理想。
  • :象征流动与生命,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
  • :象征迷雾中的困惑与不安,表现出生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仪曹苦厌为山囚”中的“山囚”指的是什么?

    • A. 被山围困的人
    • B. 山中隐士
    • C. 山的守护者
  2. “雾障烟屏”形容的是什么状态?

    • A. 清晰可见
    • B. 迷茫不清
    • C. 阳光明媚
  3. 诗人经过多少里白峰?

    • A. 二十里
    • B. 三十里
    • C. 四十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二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王恽的诗更突出对环境的压抑感,而王维则更倾向于享受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元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虞美人(净慈尼) 扬州慢 今日何日行 庸医治驼 外科医生 北人食菱 咏毕氏节妇 龙井十题·归隐桥 龙井十题·风篁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恶声恶气 连结尾的成语 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儡儡 缶字旁的字 麟书 伯祖 提手旁的字 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碌碌无能 户字头的字 食字旁的字 物结尾的成语 采字头的字 送去迎来 拔丛出类 燕雀乌鹊 三八妇女节 一片散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