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4:37
兰枯蕙槁不禁风,一夕吹香入殡宫。
把酒试浇桥下水,不容将恨到湘东。
兰草枯萎,蕙草凋零,任凭风吹,一夜间香气飘散入了殡宫。
我举起酒杯试着浇灌桥下的水,不愿将心中的怨恨带到湘东。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恽失去挚友之际,表达了他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细君崔氏哀辞二首 其二》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草与蕙草的凋零,生动地表现了生命的脆弱和逝去。诗中“兰枯蕙槁不禁风”的意象,既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也反映了自然界的无情。在这幅凄美的画面中,夜晚的风将香气送入殡宫,象征着逝去的生命与回忆的交织,令人心生感慨。
“把酒试浇桥下水”则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一种仪式感。他试图用酒水浇灌来祭奠故友,表达了他不愿将心中的怨恨带到湘东的决心。这一行动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更是一种解脱,显示了诗人面对悲痛时的坚韧与豁达。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厚的情感,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王恽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哀悼与怀念展开,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逝者深切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诗人用什么来祭奠逝者?
诗中提到的湘东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屈原的《离骚》相比,王恽的诗更注重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屈原则在更宏观的层面探讨了生命与命运的关系。两者虽主题相近,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