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6:11
春草碧
万俟咏 〔宋代〕
又随芳绪生,看翠霁连空,愁遍征路。
东风里,谁望断西塞,恨迷南浦。
天涯地角,意不尽消沉万古。
曾是送别长亭下,细绿暗烟雨。
何处。乱红铺绣茵,有醉眼荡子,拾翠游女。
王孙远,柳外共残照,断云无语。
池塘梦生,谢公后还能继否。
独上画楼,春山暝雁飞去。
春草碧,芳香的气息随之生长,看那青翠的天空连成一片,愁绪弥漫在这条征途上。
东风轻拂,谁在眺望西边的山峦,恨不得迷失在南边的水边。
天涯地角,心意却无法消散,沉沉的愁绪延续万古。
曾经是在送别的长亭下,细雨蒙蒙,绿意暗藏。
哪里才是归处?满地落红铺成绣毯,有醉眼的游子,拾取春草的女子。
王孙远,柳外的残阳中,孤云无语。
池塘里的梦是否还能延续,谢公的后人是否还在?
我独自上画楼,春山的暮色中,雁群飞去。
作者介绍:万俟咏,字德裕,号文潜,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其清新雅致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品多以春景、山水、游子思乡等主题为主,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草木复苏之时。诗人在外游历,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春草碧》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草的生长与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无奈。开篇用“芳绪”引入春的生机,接着“翠霁连空”,勾勒出广阔的天空与青翠的草地,营造出一种明朗而又略带愁绪的氛围。
“愁遍征路”一句,顿时将读者的注意引向诗人的心境,游历路途的孤独与愁苦逐渐展开。后面的“东风里,谁望断西塞,恨迷南浦”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独感,诗人似乎在寻找归处,却又感到无比迷茫,让人感受到那种“天涯地角”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逐渐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离别与相聚的感慨,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草、离别、思乡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体现了深厚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芳绪”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秋天的景色
C. 诗人的心情
D. 离别的愁绪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谢安
B. 谢道韫
C. 谢家族的其他人
D. 无相关历史人物
此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战斗的渴望
B. 对春天的赞美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