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0:5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0:53:51
送刘逖赴闽辟
离乱生涯尽,依刘是见机。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
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刘逖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经历了离乱的生活,现在终于要与刘逖分别了。诗人感叹自己过去的吟诗太过艰辛,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刘逖即将踏上前往闽地的旅途,山色已然熟悉,江水泛着瘴气,雨水丰腴。送别时,不必折下杨柳,心中依依不舍之情已然涌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折杨柳”是古代送别时常用的习俗,象征着不舍和离别的情感,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字子真,号天台山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寄情于山水,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贯休的《送刘逖赴闽辟》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蕴丰富的送别诗。诗中运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的“离乱生涯尽”便点明了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过动荡与苦痛,内心愈发珍惜与刘逖的友谊。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一句,诗人自谦,承认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艰难与不易,反映了他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无奈。这种情感在“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中得到了延续,描绘出即将离别的旅途景象,既有自然的美感,也暗含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一句“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表达了不需要用传统的送别方式来表示离愁,而是内心的依依不舍已经足够。整首诗情感真挚,景物生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深思,展现了贯休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离乱”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动荡不安的生活
C. 自然的美丽
诗人对刘逖的评价是什么?
A. 不靠谱
B. 能把握时机
C. 不善言辞
“何须折杨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送别习俗的尊重
B.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C.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其表现手法更为豪放,语言上更为奔放。而贯休的《送刘逖赴闽辟》则显得更为细腻和内敛,重在情感的深度和自然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