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四明金鹅寺壁》

时间: 2025-04-27 08:31:57

诗句

方丈有门出不钥,见个山童露双脚。

问伊方丈何寂寥,

道是虚空也不著。

闻此语,何欣欣,主翁岂是寻常人。

我来谒见不得见,谒心耿耿生埃尘。

归去也,波浩渺,

路入蓬莱山杳杳。

相思一上石楼时,雪晴海阔千峰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31:57

原文展示

题四明金鹅寺壁
作者: 吕岩 〔唐代〕
方丈有门出不钥,
见个山童露双脚。
问伊方丈何寂寥,
道是虚空也不著。
闻此语,何欣欣,
主翁岂是寻常人。
我来谒见不得见,
谒心耿耿生埃尘。
归去也,波浩渺,
路入蓬莱山杳杳。
相思一上石楼时,
雪晴海阔千峰晓。

白话文翻译

在方丈的门口没有钥匙可以打开,我看到一个山童赤足而行。我问那方丈为何如此寂寥,他说是因为虚空,没有任何东西可执着。听到这话,心中不禁欢喜,主翁果然不是寻常人。我前来拜见却无法见到他,心中惆怅如尘埃般沉重。归去时,波涛浩渺,路途通向蓬莱,山色迷茫。我在石楼上思念时,雪晴之后,海阔天空,千峰在晨曦中显露出清晰的轮廓。

注释

  • 方丈:指寺庙的住持和尚。
  • 山童:指山中的少年,可能是隐士或山中修行之人。
  • 虚空:指没有实体的空灵境界,强调一种超脱的状态。
  • 埃尘:比喻心中烦恼或世俗的牵挂。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的境界或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岩,唐代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隐逸生活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教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吕岩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方丈的敬仰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他与方丈的交流,展现了心灵的寂寥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四明金鹅寺壁》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诗人在描绘山中寺庙的宁静与方丈的超然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向往。开篇以“方丈有门出不钥”引入,传达一种难以接近的神秘感,接着通过山童的赤脚象征自然与纯真,似乎在暗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在“问伊方丈何寂寥,道是虚空也不著”中,方丈的回答不仅揭示了道教的无为思想,也让人思考生命的本质。诗人听后心生欢喜,证明了他对这种哲学的向往与认可。而“我来谒见不得见,谒心耿耿生埃尘”则表现了他内心的失落与对理想的追求,尽管感到无奈,却依然渴望接近那种境界。

最后,归去的场景描绘出一种辽阔的意境,蓬莱的象征暗示了理想的追求与归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流露出对人生、对理想、对超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吕岩高远的思想境界和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方丈有门出不钥:方丈的门口没有钥匙,暗示难以进入。
  2. 见个山童露双脚:看到山中的孩童,象征自然和纯真。
  3. 问伊方丈何寂寥:询问方丈为何如此寂寥,表现对其生活的好奇。
  4. 道是虚空也不著:方丈的回答,强调一种无执着的境界。
  5. 闻此语,何欣欣:听到此话,心中欢喜,表明对方丈境界的认可。
  6. 主翁岂是寻常人:主翁并非普通人,强调其超凡脱俗。
  7. 我来谒见不得见:前来拜见却未能见到,表现出失落感。
  8. 谒心耿耿生埃尘:心中惆怅如尘埃般沉重。
  9. 归去也,波浩渺:归去时,波涛浩渺,展现开阔的视野。
  10. 路入蓬莱山杳杳:路途通向理想的蓬莱,山色迷茫。
  11. 相思一上石楼时:在石楼上思念时,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12. 雪晴海阔千峰晓:雪后晴天,海阔天空,千峰在晨曦中显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中的烦恼比作“埃尘”,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山童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自然的亲和力。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方丈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山童的纯真与方丈的智慧,展现了道教的无为思想和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方丈:象征隐逸生活与精神的追求。
  • 山童:代表自然、纯真与自由。
  • 虚空:象征无执着的境界,反映道教思想。
  • 蓬莱:理想的象征,代表诗人向往的高远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方丈”指的是什么?

    • A. 寺庙住持
    • B. 山中的童子
    • C. 一种植物
  2. 诗人为何对方丈的回答感到欣喜?

    • A. 因为方丈很有名气
    • B. 因为方丈的生活方式与自己的理想相符
    • C. 因为方丈的寺庙很美丽
  3. “我来谒见不得见”的意思是?

    • A. 诗人见到了方丈
    • B. 诗人无法见到方丈
    • C. 诗人不想见方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描绘山水之美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吕岩与王维的作品在隐逸主题上有共鸣,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之美的描绘,而吕岩则更关注内心的哲学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友人约游梅园归途感赋 冒雨游梅园归途感赋 春日抒怀 重九后二日游南汤山浴于陶庐之温泉赋此记游 重九饮春江第一楼 题费宫人遗像 其二 题费宫人遗像 其一 久雨喜晴秋凉夜坐有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八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好语如珠 包含沥的成语 锦绣山河 隐饰 包含鲐的词语有哪些 楷书万字怎么写?万字楷书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 揎拳裸臂 详议 用字旁的字 林字笔画顺序详解_林字的笔顺规则 首都 劳师糜饷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包含现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植性 日字开头的诗句大全 | 日字开头的经典诗句精选 亡国之声 鸾回凤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