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3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31:57
题四明金鹅寺壁
作者: 吕岩 〔唐代〕
方丈有门出不钥,
见个山童露双脚。
问伊方丈何寂寥,
道是虚空也不著。
闻此语,何欣欣,
主翁岂是寻常人。
我来谒见不得见,
谒心耿耿生埃尘。
归去也,波浩渺,
路入蓬莱山杳杳。
相思一上石楼时,
雪晴海阔千峰晓。
在方丈的门口没有钥匙可以打开,我看到一个山童赤足而行。我问那方丈为何如此寂寥,他说是因为虚空,没有任何东西可执着。听到这话,心中不禁欢喜,主翁果然不是寻常人。我前来拜见却无法见到他,心中惆怅如尘埃般沉重。归去时,波涛浩渺,路途通向蓬莱,山色迷茫。我在石楼上思念时,雪晴之后,海阔天空,千峰在晨曦中显露出清晰的轮廓。
作者介绍:吕岩,唐代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隐逸生活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教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吕岩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方丈的敬仰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他与方丈的交流,展现了心灵的寂寥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题四明金鹅寺壁》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诗人在描绘山中寺庙的宁静与方丈的超然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向往。开篇以“方丈有门出不钥”引入,传达一种难以接近的神秘感,接着通过山童的赤脚象征自然与纯真,似乎在暗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在“问伊方丈何寂寥,道是虚空也不著”中,方丈的回答不仅揭示了道教的无为思想,也让人思考生命的本质。诗人听后心生欢喜,证明了他对这种哲学的向往与认可。而“我来谒见不得见,谒心耿耿生埃尘”则表现了他内心的失落与对理想的追求,尽管感到无奈,却依然渴望接近那种境界。
最后,归去的场景描绘出一种辽阔的意境,蓬莱的象征暗示了理想的追求与归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流露出对人生、对理想、对超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吕岩高远的思想境界和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方丈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山童的纯真与方丈的智慧,展现了道教的无为思想和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的“方丈”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对方丈的回答感到欣喜?
“我来谒见不得见”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