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1:45
瑞鹤仙·倚阑观四远
作者: 吕胜己 〔宋代〕
倚阑观四远。近有客登临,故相磨难。山形欠舒展。小峰峦云树,晦明更变。江淮楚甸。又何曾分明在眼。但临深自觉身高,未可便名博见。休辨。吾心乐处,不要他人,共同称善。痴儿浅浅。因他谩说一遍。问还知宴坐,回光收视,大地河山尽现。待於中会得些时,举觞奉劝。
我倚着栏杆,眺望四方的风景。近处有客人登高远望,因此互相叙旧,分享艰辛。远山的形态显得不够开阔,小峰和云树之间,晦暗明亮不断变化。江淮大地又何曾在我的眼前分明可见呢?但我在深邃的地方,感到自己的身心高远,却不能随便称道见多识广。不要再争辩。我心中所乐之处,无需他人来共同认可。因为有些人说话无知,所以我只好重复一遍。问你们可知宴会之事,回头观看,大地河山尽在眼前。希望在这中间能得到一些时间,举杯相劝。
吕胜己,字子云,号云峰,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对山水、田园景色的描绘尤为生动。
此词作于吕胜己的游览时,反映了他在观景时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本词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开头以倚栏杆远眺引入,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虽然描绘了远山的变化和江淮的模糊,但作者并不在意这些外在的景象,而是更关注内心的感受。
“但临深自觉身高”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界的自我认同,强调内心的富足和宁静是最重要的。在词的后半部分,作者对他人评价的淡然处之,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显得十分洒脱。
整首词写得既有山水之美,又有哲理之思,体现出一种既豁达又细腻的情感,最终回归到举杯相劝的温馨场景,给人以宁静与和谐的感受。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强调心灵的快乐和宁静比外在的繁华更为重要。
自然景物在诗中常常被赋予人情,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吕胜己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倚阑观四远”的意图是什么?
A. 描写景色
B. 寻找朋友
C. 表达心情
D. 叙述历史
诗中提到的“江淮楚甸”指的是哪种地理特征?
A. 山脉
B. 河流
C. 平原
D.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