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1:0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1:05:17
疏柳不藏鸦。瘦影欹斜。水边林下有人家。几日迟来秋更好,开遍黄花。何处课桑麻。身在天涯。故乡山色暮云遮。行到前村频怅望,又听悲笳。
稀疏的柳树不再遮挡乌鸦,瘦弱的影子斜着倒映在水中。水边林下有几户人家,几天的耽搁,秋天的景色更好,满地的黄花争相开放。哪里有桑树和麻地?我身处远方,故乡的山色被暮云遮掩。走到前村,常常怅然若望,耳边又传来悲伤的笳声。
作者介绍: 陈家庆,清代诗人,生于南明末年,卒年不详。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兼具描绘自然与社会的特征,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经历的磨难,诗人以此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反映了诗人身处他乡时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秋天的感受。开篇以“疏柳不藏鸦”引出秋日的情景,柳树的稀疏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而乌鸦的影子则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着,诗人描述了水边林下的有人家,似乎暗示着人们在这个季节中的忙碌与生活的琐碎。
“几日迟来秋更好”,这一句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秋天的美好在于花开的丰盈,而诗人却在他乡,无法享受这份美。接下来的“何处课桑麻”则反映了他对故乡生活的思考,桑麻是乡村生活的象征,诗人在异乡追忆故里,感受到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行到前村频怅望,又听悲笳”结束,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惆怅,笳声的悲鸣则增强了这种情感的深度。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情绪,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秋天的美好与孤独交织的情感,情感细腻而真挚。
“疏柳不藏鸦”中“疏柳”指的是:
A. 繁茂的柳树
B. 稀疏的柳树
C. 柳树的花
D. 柳树的根
诗中提到的“何处课桑麻”意指:
A. 在何处种植桑树和麻
B. 对桑麻的喜爱
C. 乡村的富饶
D. 农田的美丽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表现为:
A. 快乐
B. 忧伤
C. 无所谓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