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3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32:42
寒重清尊懒举。
醉后敞裘能御。
怕倚最高楼,
帘外霜浓如许。
何处。何处。
鹦鹉檐前细语。
寒气沉重,酒杯懒得举起。
醉后披上厚厚的皮衣,可以抵御寒冷。
惧怕倚靠在最高的楼上,
窗帘外的霜雪浓厚得如此。
在哪里呢?在哪里呢?
在鹦鹉檐前低声细语。
俞庆曾(约1640-1716),清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词风和深情的诗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此诗作于一个寒冷的时节,反映了诗人对寒意的感受,以及在酒醉后的懒散状态。诗中描写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对温暖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思考。
《如梦令 寒意》通过对寒冷天气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惬意与无奈的情感。诗的开头“寒重清尊懒举”,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对饮酒的懒散态度,表现出一种不愿意面对寒冷的消极情绪。接着“醉后敞裘能御”,则通过对醉酒后的舒适状态的描写,传递出温暖和安逸的对比,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安宁。
“怕倚最高楼,帘外霜浓如许”,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挣扎,表现出一种对高处的恐惧和对外界寒冷的敏感。诗人在高处的孤独感与窗外的寒霜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和对温暖的渴望。
最后以“何处。何处。”的反复,给人一种迷惘和寻求的感觉,似乎在呼唤着某种温暖的存在。而“鹦鹉檐前细语”则带来了一丝温柔的气息,仿佛在暗示着生活中仍有细腻的美好,令人倍感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清冷的冬日气氛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寒冷的感受以及对温暖与安宁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诗中“寒重清尊懒举”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何处。何处。”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状态?
在两者中,俞庆曾的《如梦令 寒意》更侧重于环境带来的情感影响,而李清照和纳兰性德则多体现个体情感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