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1:52
原文展示:
几宿春山逐陆郎,
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
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
雨馀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
满耳蛙声正夕阳。
白话文翻译:
几天住在春山中,和陆郎一起游玩。清明时节,烟雾缭绕,景色极好。归路上,细长的水草在船头轻轻滑动,醉意中踏着残留的花瓣,鞋底散发着香气。风急云飞,山岭间野外空旷,雨后田间的水滴落在方塘之中。吟诗之后不忍东归回首,耳边满是蛙声伴随着落日的余晖。
注释:
- 逐陆郎:陆郎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者特指某个游览的伙伴。
- 荇:指水草,细长的水生植物。
- 屐:古代的一种木屐,鞋子的一种。
- 蛙声:青蛙的叫声,常与春季和田野相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来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季,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诗中表达了与友人游玩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游玩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好。开篇几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春山中游玩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读者带入细腻的景物描绘中,细荇、残花等意象交织出春日的浪漫与柔美。
在景色的描绘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感官体验,如“醉踏残花屐齿香”,表现了对春日美景的沉醉与喜爱。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对离别的无奈。最后两句以“满耳蛙声正夕阳”收尾,既是自然的回声,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绪。
整首诗在轻快的游玩过程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宿春山逐陆郎:几天在春山中游玩,和陆郎一起,暗示友人间的亲密关系。
- 清明时节好烟光:清明节时节,烟雾弥漫,景色美丽,体现春天的魅力。
- 归穿细荇船头滑:归途时,细长的水草轻轻滑过船头,表现自然的细腻与柔美。
- 醉踏残花屐齿香:踏着残花,鞋底散发香气,意象生动,暗含沉醉于美好时光。
- 风急岭云飘迥野:风急云在空中飘动,描绘出辽阔的自然景象。
- 雨馀田水落方塘:雨后田间的水滴落入方塘,展现春雨对土地的滋润。
- 不堪吟罢东回首:吟诗后不忍回首,表达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 满耳蛙声正夕阳:耳边是蛙声,正值夕阳西下,既是自然的音响,也是时间流逝的暗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醉踏残花”,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形象化。
- 拟人:如“细荇船头滑”,水草似乎有了生命,增添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春游的欢愉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轻松愉悦中带有淡淡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山: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细荇:水草的柔美,象征春水的清澈与自然的细腻。
- 残花:春天的花瓣,暗示短暂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
- 蛙声:春天田野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交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逐陆郎”指的是什么?
- A. 诗的主题
- B. 诗人的朋友
- C. 一种自然景象
- D. 一个历史人物
-
诗人描述的清明时节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伤感
-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 C. 忙碌的生活
- D. 冷酷的冬天
-
诗的最后两句中提到了什么?
- A. 诗人的思考
- B. 青蛙的叫声和夕阳
- C. 大雨滂沱
- D. 朋友的离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清明》 by 杜甫:同样描写清明时节,但更多的是对人事的感慨与忧伤。
- 《春日》 by 朱熹: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