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寿崔侍郎三首》

时间: 2025-04-27 12:29:54

诗句

胸次知蟠几临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9:54

原文展示:

寿崔侍郎三首 吴泳 〔宋代〕

胸次知蟠几临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白话文翻译:

胸中藏有多少经典,处理事务顺应天理,一切平铺直叙。 来自京兆的德星社,欣赏西峨的明月湖。 民众岂会没有衣物需要修补,国家亦有支柱需要支撑。 想要了解天授西平的意图,身着绣帽,临阵指挥,为万千士兵。

注释:

  • 胸次:胸中,指内心所藏。
  • 蟠:盘曲而伏。
  • 临书:指读书。
  • 天理:自然法则,天道。
  • 京兆:古代地名,今陕西西安一带。
  • 德星社:古代文人雅集的组织。
  • 西峨: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西部的山岳。
  • 明月湖:指风景优美的湖泊。
  • 补绽:修补破损的衣物。
  • 极元:国家的根本。
  • 撑扶:支撑,扶持。
  • 天授西平意:天意授予西平的意图。
  • 绣帽:华丽的帽子,指军官的服饰。
  • 临戎:临阵指挥。
  • 万夫:指众多的士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约1229-1292),字叔永,号鹤林,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此诗可能是在庆祝崔侍郎的寿辰时所作,表达了对崔侍郎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庆祝崔侍郎的寿辰时所作,通过赞颂崔侍郎的品德和才能,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崔侍郎的赞颂,展现了一种顺应天理、平铺直叙的处事态度,以及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诗中“胸次知蟠几临书”一句,既表现了崔侍郎的博学多才,也暗示了他的智慧和修养。“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则直接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稳定的期望。最后两句“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则升华了主题,将崔侍郎的形象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胸次知蟠几临书”:崔侍郎胸中藏有众多经典,处理事务时顺应天理,一切平铺直叙。
  2. “事随天理只平铺”:处理事务顺应自然法则,一切平铺直叙,不刻意追求复杂。
  3. “来从京兆德星社”:崔侍郎来自京兆的德星社,这是一个文人雅集的组织。
  4. “揽取西峨明月湖”:欣赏西峨的明月湖,这里可能指崔侍郎的游历或欣赏自然美景。
  5. “民岂无衣须补绽”:民众岂会没有衣物需要修补,这里暗示对民众疾苦的关注。
  6. “极元有柱要撑扶”:国家亦有支柱需要支撑,这里指对国家稳定的期望。
  7. “欲知天授西平意”:想要了解天意授予西平的意图,这里可能指对国家未来的展望。
  8. “绣帽临戎为万夫”:身着绣帽,临阵指挥,为万千士兵,这里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胸次知蟠几临书”中的“蟠几临书”比喻崔侍郎的博学多才。
  • 对仗:“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颂崔侍郎的品德和才能,同时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通过描绘崔侍郎的博学多才、顺应天理的处事态度,以及对民众疾苦和国家稳定的关注,展现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江南 其四 寄外 忆江南 其十 无锡华荔生春楼寄梦图 忆江南 题疏灯残梦图为痴云作二首 其一 忆江南 其一 忆江南两阕 其一 忆江南 其三 忆江南 其一 忆江南三首 其二 一九九0年十月十九夜,重读鲁迅先生《野草》数页,吟此纪念先生逝世五十四周年 忆江南 忆江南十阕 其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奇奇怪怪 刖足适履 包含漆的词语有哪些 乿安 包字头的字 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生 缶字旁的字 盈帙满笥 中冓之言 拍掌称快 而字旁的字 包含雁的词语有哪些 事柄 鬥字旁的字 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曰字旁的字 坛子 齐开头的成语 占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