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9:54
原文展示:
寿崔侍郎三首 吴泳 〔宋代〕
胸次知蟠几临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白话文翻译:
胸中藏有多少经典,处理事务顺应天理,一切平铺直叙。 来自京兆的德星社,欣赏西峨的明月湖。 民众岂会没有衣物需要修补,国家亦有支柱需要支撑。 想要了解天授西平的意图,身着绣帽,临阵指挥,为万千士兵。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约1229-1292),字叔永,号鹤林,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此诗可能是在庆祝崔侍郎的寿辰时所作,表达了对崔侍郎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庆祝崔侍郎的寿辰时所作,通过赞颂崔侍郎的品德和才能,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崔侍郎的赞颂,展现了一种顺应天理、平铺直叙的处事态度,以及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诗中“胸次知蟠几临书”一句,既表现了崔侍郎的博学多才,也暗示了他的智慧和修养。“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则直接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稳定的期望。最后两句“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则升华了主题,将崔侍郎的形象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颂崔侍郎的品德和才能,同时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通过描绘崔侍郎的博学多才、顺应天理的处事态度,以及对民众疾苦和国家稳定的关注,展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