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1:2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1:27:43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一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尚书的悼念。诗中提到,李尚书的父亲是赵北的仙宗,他的职业生涯从山东开始。李尚书以明德而著称,曾多次提出良好的谋划,表现出忠诚。曾在白虎殿上论经,在甘泉宫中献赋。然而,如今与他善良的品德何在呢?苍生对他的期望已经变得空虚无望。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岳,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诗才和清白的品德著称,曾任宰相,政治上关注民生,诗风典雅清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为主题。
这首诗是张九龄为悼念李尚书而作,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追思及对其德行的高度评价。在唐代,士人之交重视情义,张九龄通过此诗寄托了对李尚书的敬仰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一》是一首深情的悼诗,通过对李尚书生平的回顾和对其品德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开头两句描绘了李尚书的出身和经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高尚人物的背景。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李尚书的才华和贡献,尤其是在国家大事上的参与,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忠臣的形象。
然而,最后两句的“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则转入对当下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李尚书离世后社会的失落感。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全诗更加饱满和有层次,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感慨。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人道精神的追求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李尚书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离世后的惋惜,以及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悲观反思。通过描绘李尚书的生平,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人物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李尚书的父亲是哪个地方的仙宗?
诗中李尚书以什么著称?
“苍生望已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1-B,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