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2:3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2:30:15
念奴娇(裁成渊明归去来辞)
作者:米友仁 〔宋代〕
阑干倚处。戏裁成彭泽当年奇语。
三径荒凉怀旧里,我欲扁舟归去。
鸟倦知还,寓形宇内,今已年如许。
小窗容膝,要寻情话亲侣。
郭外粗有西畴,故园松菊,日涉方成趣。
流水涓涓千涧上,云绕奇峰无数。
窈窕经丘,风清月了,时看烟中雨。
萧然巾岸,引觞寄傲衡宇。
在栏杆倚靠的地方,轻松地裁剪成如彭泽酒肆中那样的奇妙言语。
在这条荒凉的小路上,我怀着对往昔的追忆,想要乘扁舟归去。
鸟儿疲倦了,知道要回家,身形寄托于宇宙,时光已如此流逝。
小窗能容下膝盖,想要寻找那些情话与亲密的伴侣。
城外有一片粗犷的西畴,故园的松树和菊花,晒着日光愈显趣味。
涓涓细流流过千山,云雾缭绕着无数奇峰。
微风拂过山丘,月色清幽,时而看到烟雨飘渺。
在这萧然的岸边,举杯寄托我的傲然与自得。
作者介绍:米友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本作受陶渊明的影响,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索,时代背景下的隐逸文化与个人理想相结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开头部分以“阑干倚处”引入,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氛。接着通过与陶渊明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怀旧情怀。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中,如“流水涓涓千涧上,云绕奇峰无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仿佛在呼唤那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诗的最后,透过“引觞寄傲衡宇”,不仅是对自我情感的寄托,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体现了诗人渴望归隐、追求理想生活的心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归隐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阑干倚处”中“阑干”指什么?
本诗受哪位古人影响较大?
诗中提到的“流水涓涓”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米友仁更加强调了对故乡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于自然与自我内心的和谐。